[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监察法构建什么长效机制

  【摘 要】面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该以思想引领为前提,以实践体验为平台,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思想教育
  长效机制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01
  
  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保持社会、学校稳定,保证教学和管理秩序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以思想引领为前提,铸就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精神高地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有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自身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就业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当中存在的“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问题。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对系统、科学地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困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就业工作中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克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就业压力。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工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弊端。因此,很有必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
  第二,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大学生应进行合理规划,确立一定的目标以后,逐步培养和完善其学业和职业意识,并进一步锻炼其学业和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及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作的方向性方案。职业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修整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明白首次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懂得“先就业、后择业”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应区别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高校应在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方面具有前瞻性,对市场变化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预判力,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倡导教师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坚定职业理想,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努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及时获取,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长远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第四,发掘先进典型,树立就业榜样。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模拟面试、校外辅导师等形式,邀请在一定领域成绩突出的校友回校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在应届毕业生中开展“我身边的就业典型”评选活动,通过大力宣传某些人在就业、创业、求学、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突出事迹,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地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确定未来发展目标。
  二、以实践体验为平台,夯实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基础地位
  高校应紧密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努力搭建实践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夯实就业思想教育的基础地位。
  第一,强化实践教育的有效性。当前,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很难给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高校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增加学时数。高校应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使其真正成为“学得实、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大学生本身也应主动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在大学一年级时,由于专业知识还不够丰富,可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勤工俭学之类的活动,锻炼自己的毅力、心理素质、协作精神。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由于所学专业知识逐渐深入,可以寻求一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更好地了解行业对知识的实际需要。这样做对以后的学习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就业主旋律。新生入学后,高校可以通过邀请职业辅导专家、专业教师、优秀学生代表等方式,对新生进行就业教育,引导他们关注就业,树立职业和就业意识,重视并提前规划自己的未来。学校的各级学生组织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与就业相关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学生刊物、海报栏、专题宣传栏等宣传载体的作用,大力宣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官”等项目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唱响到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就业主旋律。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比例大都在20%~30%之间。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非常低,因而高校在帮助大学生创业方面大有文章可做。目前,不少高校已开设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必修课程,为此应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把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能力型、创新型人才转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让学生去实践,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创业的过程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创业激情。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设,使之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为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支撑和服务。高校需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并争取适当政策支持,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对学生的培养,使创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构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应以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积极探索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一,全程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首先应建立一种全程指导的模式,对一年级学生,应重点进行专业、就业和职业等方面的介绍,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上相关职业的发展状况等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则应侧重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注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事业理想等观念。同时,还应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法律知识方面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在以后的择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另外,还应帮助他们树立诚信意识,在就业过程和今后的工作中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对于毕业生,除了指导就业政策、技巧和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外,还应注重对他们进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其次,应注重大学生的专业化、个性化指导。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请一些企业负责人和政府公务人员为大学生作一些专题性的指导,同时也便于学校与这些相关单位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以更好地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针对部分个性比较突出、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的同学应进行单独性指导,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全员参与的机制。高校应建立并完善一种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就业服务的体系。校院主要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工作者、心理咨询教师、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员。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保证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自始至终既有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又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专兼职学生人员及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此外,应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可与用人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以了解社会对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认可程度。每学期通过给学生家长邮寄学年小结和以“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可以为大学生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强化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服务。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立毕业生信息跟踪调查制度,建立并完善历届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和毕业生交流平台,全面掌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和就业质量,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以及毕业生对母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满意程度。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真正把专业办在社会的需求点上,确保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及科学性,为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和就业服务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依据。同时,以毕业生为纽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以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经常邀请用人单位的同志到校举办各种人才招聘会、座谈会、信息发布会等,通过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增进感情,加强合作,使就业体系更加完备,不断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余为,付建民,杨立安.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8)
  [2]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3]杨冠英.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全程就业指导”工作[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作者简介】孟国忠(1977- ),男,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硕士。
  (责编 黎 原)

推荐访问:思想教育 新时期 长效机制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看法 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