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淮安市新技术引进奖_淮安市水稻病害防治新技术集成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淮安市水稻病虫发生规律新的变化,集成水稻穗期病害“二喷三防”用药技术组合,制定出“两次用药、防三害,增产、防病相结合”的水稻穗期“二喷三防”新技术。即第1次在水稻破口前5-7 d用30%苯甲·丙环唑225 mL/hm2+20%井冈霉素375 g/hm2防治1次;第2次防治在水稻齐穗期(破口后5-7 d)用30%苯甲·丙环唑225-300 mL/hm2,达到防病虫害(主防病害、结合虫害),防早衰,防(抗)倒伏的多重功效。
  关键词水稻病害;防治技术;集成;应用;江苏淮安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62-03
  1技术集成背景和依据
  淮安市是农业大市,水稻是第一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28.7万hm2,产量占粮食总产量近45%。水稻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一般发生年份,如果防治不当或失治的田块,减产20%-3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70%-90%。因此,搞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对粮食生产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以来由于水稻栽培方式、施肥技术、品种及气候等因素的变化,淮安市水稻病虫害种群及发生规律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是虫害重于病害,近几年来已转变为病害重于虫害。虫害方面,过去严重发生的内源性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已变化为次要害虫,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受南方虫源地虫量及迁入当地的气候条件影响,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低水平发生状态。水稻秧苗期主要以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性病害(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危害为主,目前防治技术成熟,控制较好。而病害方面,随着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青枯病、鞘腐病等多种病害呈重发趋势,其中纹枯病持续重发,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变为主要病害,并呈持续加重的态势。因此,加强高效防治技术的研究集成,科学指导防治,对减少稻谷损失,提高稻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主要技术集成内容
  2.1开展水稻病害发生规律调查,明确病害发生新特点
  2.1.1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变化情况。近年来,淮安市水稻苗期至分蘖期,主要病害为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该类病害水稻拔节后基本不感病,灰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使灰飞虱及病毒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主要病害为纹枯病,局部发生稻瘟病;孕期期至灌浆成熟前,主要有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三大病害。其中纹枯病、稻曲病两大病害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危害性最大,近年来呈持续重发态势。稻瘟病水稻品种间发生差异较大,目前主体品种均较抗稻瘟病,发生较轻。细菌性病害零星发生,危害不重。2006年以来,每年纹枯病发生面积持续保持在24万hm2左右。
  (1)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以无性阶段的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水稻栽种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危害,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危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严重时造成水稻软瘫倒伏,出现“黄塘”或大片“冒穿”倒伏。据研究,由于水稻播栽期推迟,后期肥料施用比例加大,发病期推迟,但病情上升快,激增期提前,严重危害期延长,危害期已持续到水稻灌浆期。一般在7月中旬发病,8月上旬上升,持续危害期到10月中旬。2006年之前一般在7月上旬见病,8月上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水稻齐穗后至9月上旬病情处于稳定下降期。因此,全市水稻纹枯病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已集中到水稻孕穗抽穗期。
  (2)稻曲病。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侵染时期为水稻孕穗至开花期侵染花器为主,始见期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高峰在灌浆至乳熟期,黄熟期病情趋向稳定。近年来,淮安市稻曲病迅速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已成为水稻穗期的重大病害之一。据调查,2006—2011年淮安市稻曲病发生面积分别为2.38万、6.15万、11.46万、10.07万、9.70万、11.02万hm2;病穗率依次为1.50%、0.80%、2.00%、6.32%、5.48%、11.69%。其中,2011年盱眙县、洪泽县平均病穗率分别达26.50%(0-70.00%)、7.17%(0-22.50%)。
  2.1.2水稻穗期病害呈持续重发态势。研究表明,造成水稻两大病害重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菌源。由于近年病害持续普遍发生,残留菌量多,病菌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生活力极强,纹枯病菌在室内水层下保存32个月的菌核萌发率仍达50%。二是水稻品种抗病性。水稻品种间发病有一定的差异,但目前无免疫和高抗的品种。水稻主推品种大多不抗纹枯病、稻曲病,淮稻系列、南粳系列、武运粳系列及Ⅱ优系列均中高感纹枯病、稻曲病。其中,涟水、盱眙、金湖等地大面积种植的Ⅱ优系列杂交稻品种均为高感稻曲病品种,且大面积连片种植,一旦气候适宜,便会暴发成灾。三是水稻生产已进入高产量水平生产阶段。产量高,化学肥料投入大,穗肥施用量加重,后期群体生长势强,田间郁闭,极有利于病害的发生。2008年淮阴区调查连粳6号,肥力好的田块稻曲病病穗率为11%,肥力差的地块病穗率只有1.4%。四是气候条件有利病害重发,阴雨、高湿的田间气候有利于2种病害的发生。由于近年全市播种期显著推迟,抽穗扬花期后延且时期拉长,穗期遇阴雨低温几率加大。系统调查表明,近年来淮安市水稻破口至抽穗期大面积已推迟到8月底至9月上旬,甚至到9月15号,抽穗期比过去推迟了10-20 d,而8月底至9月上中旬雨水较多,极有利于稻曲病、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2.2加强试验示范工作,研制新型防治技术
  由于传统防治技术存在的严重不足,重点开展了新型防治药剂的攻关研究,几年来全市开展相关药剂试验示范30多项次,发表论文近10篇。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筛选出先进替代药剂,科学集成了水稻病害防治技术方案。
  2.2.1纹枯病防治试验示范。在水稻分蘖末期至高峰期,即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进行了几种药剂配方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10 d,30%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225 mL/hm2对纹枯病的防效为53.8%,30%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225 mL/hm2+20%井冈霉素粉剂375 g/hm2的防治效果为74.2%,20%井冈霉素粉剂1 500 g/hm2的防治效果为61.0%。苯甲·丙环唑在多种新药剂中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与井冈霉素混用配方效果最好,而单用效果差于井冈霉素[1-3]。
  2.2.2穗期稻曲病、纹枯病同防同治试验。选用几种药剂配方在水稻破口前5-7 d和齐穗期(药后10-14 d)2个时期,同种配方连用2次和只在破口前5-7 d用药1次对水稻稻曲病、纹枯病进行田间统防统治试验。
  用药2次和用药1次对纹枯病的防效:30%苯甲·丙环唑(进口爱苗)225 mL/hm2防效分别为71.5%、52.0%;20%井冈霉素1 500 g/hm2防效分别为87.0%、72.7%;30%苯甲·丙环唑(国产嘉润)225 mL/hm2防效分别为70.7%、55.2%;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225 mL/hm2防效分别为65.4%、40.6%[1-3]。

推荐访问:淮安市 病害 水稻 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