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症怀孕率_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对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确诊的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患进行观察记录,记录病患服用达英-35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检测其血压、乳腺及体重指数;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促卵泡激素、卵泡期黄体生成素及睾酮水平的变化,并且行B超检查,记录子宫的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体重指数、腰与臀的比值、睾酮及卵泡期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激素的比值出现明显减低。结论:达英-35能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病患的临床症状,有效恢复排卵与月经周期。
  关键词:达英-35;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58-01
  多囊卵巢综合症 (PCOS)是育龄妇女较常见的内分泌混乱综合症,其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其症状表现为月经失调、肥胖、多毛等[1],其特征为高胰岛素血症与高雄激素血症。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PCOS,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如何提高PCOS疗效是妇科临床医学长期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在我院确诊的30例使用达英-35治疗PCOS的病患,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在我院临床确诊的30例PCOS患者。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27岁,其中已婚24例,未婚6例。
  1.2 诊断标准: ①月经稀发或者闭经,伴有多毛痤疮;②睾酮指数大于或等于2.2 nmoL/L,或者卵泡期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激素的比值超过2.0;③B超检查双侧卵巢均有超过10个直径为2~9 mm的卵泡,卵巢体积变大,特别选取体重指数(BMI)大于25 kg/m2的患者,同时排除高泌乳素血症、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近3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
  1.3 方法: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第1 天开始,每天口服一片达英-35,连续服用21天,21天为一个疗程,随后7 天停药,第8 天开始进行第二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服药期间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
  1.4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服用达英-35后,阴道出血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检测血压、乳腺及体重指数[2];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促卵泡激素、卵泡期黄体生成素及睾酮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行B超检查并记录子宫的体积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0软件实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之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结果用(x±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变化:服药后患者症状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规律,月经稀少有所改善,痤疮及多毛症状明显改善。
  2.2 激素的变化:病患服用达英-35后,血清学指标或卵泡期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卵泡期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均小于治疗前(P<0.05)[3],其中睾酮水平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促卵泡激素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出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达英-35是一种含有2mg醋酸环丙(CPA)与0.035mg炔雌醇(EE)的口服避孕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EE可有效防止突破性流血,提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而降低血液中的游离睾酮水平。CPA不但能抑制患者体内的雄激素分泌,还可以与睾酮及双氢睾酮争夺受体,减轻雄激素的生物效应[4]。CPA还能抑制患者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减低LH水平,渐渐促使LH/FSH恢复到正常值,降低卵巢源性雄激素,破坏高雄激素与高LH的恶性循环。因此,达英-35具有较好的降雄激素效果,对内分泌紊乱有显著改善,恢复月经规律,减轻多毛、痤疮等症状。复方环丙孕酮中雌、孕激素的联合促使子宫内膜出现分泌变化与间质蜕膜样变,可有效防治子宫的内膜增生,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PCOS病患中,因雄激素增多阻碍SHGB的形成,使得游离雌二醇与游离睾酮增多,促进脂肪细胞生长,而雄激素有遏制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功能,抵抗脂肪分解,致使脂肪积聚,引起肥胖。达英-35中的CPA可增大HDL,减低LDL,有助于降低患者动脉硬化性变化的风险。
  总之,达英-35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病患具有明显的抗雄激素效果,对血糖代谢无不良影响,对减少高雄激素血症及治疗高雄激素体征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要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1例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1(05)
  [2] 杨茜,叶寒.多囊卵巢综合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0(04)
  [3] 林春红.多囊卵巢综合症16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04)
  [4] 张娅娣.达英-35治疗POC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4)

推荐访问:卵巢 综合症 临床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