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的获取 中学生物教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用这句话比喻教学,那么,教师好比“妇”,教学资源好比“米”,而教学则好比“炊”。对于做饭来说,能不能“炊”是由有没有“米”决定着的;对于教学而言,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决定教学的精彩与否。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主动寻找教学资源,正如真正的巧妇不应该等米下锅。教学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并不缺乏,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一、 以庄子祠的生态系统阐释环境对于动物生活的意义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圈中的动物”部分着力引导学生体会的内容。如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根据动物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将动物分为了水中生活的、陆地生活的和空中飞行的三类,这样,就打破了原来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呈现动物类群的方式,将学习要点由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转移到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了强化环境对于动物生活的意义,教材中又设置了“水域的保护”和“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内容。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认同教材这一新的设计思路呢?在培训时,我想到了当地的庄子祠。蒙城,古称漆园,是道教大家庄子的故乡。为了纪念这位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在城北约二、三里广阔的农田当中建有庄子祠。由于地处偏僻,游人罕至,故其内池水碧绿,草木疯长,树林荫翳,鸣声上下,真个是鸟的天堂!
  培训时,我将自己清晨散步时在庄子祠的所见讲给了学员听,展示了用数码相机拍下的庄子祠内的小生态系统以及树林中的鸣禽和池塘中的水禽的照片,并与周围农田生态系统的照片进行了对比。这一对比,形象地说明了环境对于动物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学员们清楚地感受到了不同环境对于鸟的生活意义的差异。他们惊奇于在庄子祠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里竟然可以生存着这么多的鸟,一个学员打趣道:“看来小鸟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啊!”由于所用的是本地的材料,学员们很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
  二、以老子的《道德经》阐释过程目标在教学中的意义
  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外,我们还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过程目标是由“经历、感受、体验、探索”等刻画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所引导的目标。过程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有多元的教育价值,三个纬度的目标都可寓于经历、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
  在人教版教材中,很多活动都是为了达成过程性目标而设计的。如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动手操作类活动:饲养和观察蚯蚓,制作甜酒,饲养金鱼,饲养家兔,参观食用菌养殖场,自己动手养殖食用菌,制作发酵食品,制作孢子印,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等;课外调查类活动: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角色模拟类活动:模拟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看不到过程目标的价值,草率处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白白浪费了很多过程与方法教育的良机。那么,怎样才能将过程目标的价值阐释清楚呢?
  在介绍人教版教材各种实践活动设计的意图时,我引用了老子的这句话来说明:经历、感受、体验、探索的收获和真正的“道”一样,都是不可言表的。
  正如欧阳文忠公之于山水之乐,只能得之心而寓之酒;五柳先生之读书,乐趣在于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唯其不可言表,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收获,才是重要的收获。这种收获,虽然不能马上转化为直接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意义深远的。学习的兴趣由此得到培养,实践的能力由此得到提高,情感和态度由此得到陶冶,科学方法由此变得具体而真切。
  三、以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活动阐释“健康地生活”教育的意义
  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为悼念这场灾难的死亡者,7月2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记住灾难 为了远离灾难”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唐山大地震一个极为惨痛的教训,就是人们不了解地震,没有应急意识,不懂得自救互救知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一般来说,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唐山大地震时,有很多人是因为缺乏自救知识而死于非命的。
  我们纪念灾难是为了远离灾难。与其悼念死者,不如预防悲剧的重演。与地震相比,初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健康地生活”中所包含的疾病、生活方式、急救等与生命安全的关系更为密切。“健康地生活”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十大一级主题之一,也是人教版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单元。课标和教材中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上面。
  上述事例说明,教学资源并不仅指现成的文本或音像资料,教学资源也不应该都是由学科教育专家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生物教师都可以是教学资源的发现者。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学科素养,当我们成为了会自己找米下锅的“巧妇”时,教学资源是可以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培训资源为我所用的。到那时,我们的课堂就有了有源活水,我们课堂就会与生活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河北省藁城市第五中学)

推荐访问:教学资源 获取 中学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