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合的探讨

  摘要:21世纪许多体育发达国家均对体育作出了巨大的调整,以适应历史转折的需要,我国体育的目标和发展策略也在进行调整和布局。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是中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很多体育教学内容不够新颖,学生被动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体育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很难按质按量地完成。如何创建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是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作者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和文献资料法提出体育教育应该走向社会,成为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二模块,为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体育俱乐部或社团组织提供的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职体育;社会体育;改革建议
  我国的学校体育在20世纪50年代是沿袭前苏联的模式,教学内容以“竞技体育”为核心;70年代又步入“体质教育”的轨道;80年代日本的“快乐体育”传入我国;为了适应21世纪体育发展的步伐,1993年国家体委(93)体政字号文件下达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体育战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真抓实干,紧紧围绕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加大体育改革力度,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登上新台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提出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但是由于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不快,教学形式滞后,学校还不具备提供所有的体育项目设施和师资队伍,致使学生对所教授的体育内容兴趣不大,于是他们往往带着被迫的心情来上课,无法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成功感。因此,如何改革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成为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重点。为此,笔者在镇江市润州中等专业学校500名学生中分发了对于体育教学应面向社会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当前体育教育的不满和希望体育教学可以面向社会开展兴趣体育,以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课程教学理念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阶段,倡导“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教育。实施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大众体育教育的结合,能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健康教育,终身体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育系统是极其复杂的,目前国内外极其流行的分类方式是将其划分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又称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基本观念都是“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完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必须牢牢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体育教育。受国际体育关注生命、关注东方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理念潮流的影响,以及新时期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思想和目标的确立的影响,培养体育锻炼意识,提高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已不再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中职学校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应具有多层次的功能和特点,一方面应具有个性,即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为学生走上社会自觉从事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具有共性,即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将学生的技能培训与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将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传统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注重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展示的是生物体育,强调的是运动技能、运动意识、身体意识,开展的是形式体育、技能体育。面对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情况,原有体制和模式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因此,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二、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革建议
  1.应该把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结合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大纲》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学习基础知识、锻炼方法,增强体质、提高体能为主要任务。中职体育开设了必修和选修体育课,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其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技术,树立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在校学习期间掌握一两个使之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项目,养成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唤起他个人的人格和独立性。”所以中职学校体育课应该摆脱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的框框,注重学生的兴趣,尽力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因为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更好地得到锻炼,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但是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校是无法提供的,所以很多人希望参加社会公共体育组织,比如一些体育俱乐部、健身会馆、社团组织等,以完成自己的体育教育,同时又能得到学校的认可。从体育教育改革的趋势看,此将成为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对镇江市中职学校5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86.3%的学生不满意自己选择的体育选修课,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时,90%的回答是因为学校提供的体育项目就只有那么多,于是不得不随大流选择,95%的同学表示如果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社会上的俱乐部或者社会团体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及格就能拿到学分的话,他们肯定会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作为终身体育项目的。
  2.应把学校体育课评价与社会体育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体育课评价方法和内容:
  (1)体育教学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和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强化激励,把学生的进步幅度作为评价内容。
  (2)依据课程目标和我校教学管理要求,体育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评分方法,由任课教师在学期期末进行考核,考试采用百分制记分法。
  (3)考核方法和各部分权重。
  ①学校体育课评价内容占70%
  技评达标占40%;基础理论考试占10%(每学期采用笔试考试一次);学习态度10%(见下表),进步幅度占10%。
  学习态度评分标准(扣分)
  ②社会体育评价内容占30%
  社会体育考核是对学生参与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和运动参与及合作精神等。通过社区和社会健身部门评定等方式进行。依据课程目标和社会体育管理要求,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年末进行考核,考试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其中所选运动项目技评达标占20%;运动参与占10%(见下表)。
  运动参与评分标准(扣分)
  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将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与运用能力、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和进步幅度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根据从教育部到基层的各类学校都提倡素质教育、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及评分的现状,中职教育体育成绩评价规范还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当中,笔者认为:实施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重要途径。《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标准》是必须完成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学生保障身体素质的集中表现;至于第二部分其评价方式则有待变化,终身体育既然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的方式和目的,学校就要真正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保障学生既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终身喜好的体育项目,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技之长,又完成学习任务,拿到自己应该拿到的学分,可谓一举两得。
  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以《全国中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透射出的学校体育课程价值、目标定位与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作为今后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现实向导,遵循“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建设符合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和构建良好的人才素质结构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周登高,赖天德,毛振明.有关学校体育教学若干热点对话.体育教学,1999,4.
  [2]李伟民.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8.
  [3]鲍冠文.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推荐访问:体育 中等职业学校 探讨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