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写后教,成本太大] 成本GPC全写

  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往往是先写后教。说是先写后教,其实不外乎就是老师给出作文题目后,让学生自由写作;之后,老师范读成功和不成功的学生作品,成功之处,让别的学生在以后类似的作文中借鉴、效仿,不成功之处,当然是引以为戒了。
  其实,过去的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几乎不存在什么教的成分,更多的是欣赏、品味,让学生在自悟自得中学会作文时的取舍。
  现在,随着对作文教学的重视,更因为对作文教学研究的深入,先写后教这一作文教学模式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学生写好作文之后,通过讲评,一些实践者在实实在在地教作文,通过讲评环节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的作文能力获得发展与提升。而不像过去那样,虽然有讲评的环节,讲评在整个作文教学环节中占的比重也还算多,但是更多工作是丢给了学生,效果的好与差,全在于学生的悟性与天赋。现在的讲评环节,凸显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精神主旨,真正实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
  让学生先写,教师在作后进行指导,其优点在于,在一个给定的作文题目之下,通过学生的写作,暴露出学生在这个文题下的问题所在——共性的、个性的,当教者对学生在此文题下的习作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之后,按需、应需给予学生作文时的指导,必将会使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比之于教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一些作文知识对这类文题很重要、很有用,从而进行讲解、说教要有用得多,效果也好得多。打个比方,当前进行的先写后教,有点量身定做的意味,而作前泛讲作文知识或指导,则有点像超市购物的感觉,学生自取所需。
  尽管先写后教有种种的优点与好处,但是,这种习作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足,其最大的不足是成本太大:首先,是时间的成本太大。如果要真正落实好每一次的讲评课,要使每一次讲评课都收到实效,让学生习作水平获得提升,作为语文老师,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里,上课之外的时间可能都要为这一节讲评课作准备。因此,偶尔上上还可以,每次作文课都这样来上,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学习付出的成本太大。淡化作前指导,让学生在作文时随意表现,让学生写出一篇半成品的作文,之后再花大力气来引导、纠正,即使通过指导成为一篇成功之作,那也显得耗时费力。还有,课堂上教者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作出了指引,学生也深有体会,但学生对习作的感知与收获,是停留在课堂上的感悟,还是在后面习作中的跟进与落实?如果要落实,是不是还需要再进行一次同题之下的写作活动呢?
  之所以将作前的指导放在作后指导,其原因不外乎是:因为作前指导的泛化、低效,如果让作前的指导也变得具体、有针对性,教者将精力放在导写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多一些细问、精问与追问,帮学生理清思路、提供写点与素材,将这一环节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出实效来,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心里基本上就已经有一篇成形的佳作,让学生写作文时一次成功,效果岂不是更好?
  先教后行,之后再检验、再规范,这是教学遵循的一般规律。作文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导学部分的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将教学的工作重点放在作前,让学生一次习作就已基本到位,而讲评环节,只是对应体现的、应达到而没有体现、没有达到的一种查缺补漏,它是前面导学环节的一个延伸、巩固、修补,而不应是工作的重心所在。
  其实,对于作文教学,也不只是一个写前教或写后教,写中教也是非常必要的。无论着重哪个阶段的教,教师在给学生作文上的指导,给予的时机一定是在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时,给予的内容是学生正需要的、正想要的。而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需关注学生对作文情感的点燃与引领,要的是学生真正拥有用文字传达信息的能力与热情,而不应只是小学这个阶段或是自己带这个班的期间,更不是一堂课!

推荐访问:太大 先写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