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力学分析】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点

  摘 要:本文献采用综述的方式,根据相关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以期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教学中能够提供帮助。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力学分析
  1.前言
  1986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并以2.24米夺得墨西哥奥运会金牌而引起人们重视[1]。在整个跳高技术中起跳技术是最关键的,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起跳的目的是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水平速度转为垂直速度,它是起跳前垂直速度接近于零变为起跳时垂直速度最大。,因此本文主要对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力学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提高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和整体技术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2.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分析
  2.1运动员背越式跳高中能量的守恒与高度
  从动力学角度看:运动员的起跳能量不仅来自助跑动能,而且还有一部分能量来自运动员肌群弹性势能的释放,而这部分能量的充分发挥取决于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和弹跳能力。人体在离开地面后,身体重心的抛物运动使身体重心不断提高,由于身体只受重力的作用,人体的平动动能、转动动能、重力势能(即机械能)是守恒的。波列特(美国著名运动学专家)曾对跳高踏跳力量进行测定,表明:60%的踏跳力量来自摆动腿,20%来自双臂的摆动,20%才是起跳腿本身的力量[2]。
  2.2着地缓冲阶段的技术分析
  2.2.1着地技术分析
  助跑最后一步时起跳脚应积极主动着地,这不仅能减少着地时的冲撞力,还能为着地后的快速蹬伸做准备。运动员在踏上起跳点,,身体由后倾变为竖直的过程中,获得了以支撑脚为支点绕身体额状轴转动的角速度。运动员在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加速度使身体重心向前移动更加的积极主动,从而充分保证了在蹬伸阶段使蹬地的反作用力通过身体重心。摆动腿角速度的增加会使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相应地增大,也使小腿与地面的夹角增大,夹角的增大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起跳腿着地时所产生的冲撞力,这不仅有利于人体储存最大的弹性势能,也为起跳腿的蹬伸创造条件。
  2.2.2缓冲技术分析
  缓冲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及身体各环节的作用也导致水平速度的损失,摆动腿摆动的速度越快,其缓冲的时间就越短,从而能较早的进入蹬伸阶段。在起跳脚着地的瞬间,起跳腿的髋角应该处于一个适宜的范围,它的适宜范围为150°-160°之间。膝关节保持一定的角度有利于着地缓冲技术的完成,以减少地面的反作用力。我国学者认为在最大缓冲瞬间,膝关节的角度应处于140°-150°之间。踝关节的屈伸能力在起跳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它又决定了起跳阶段的蹬伸幅度,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踝关节平均角度为(142.091+6.831)°,起跳腿缓冲幅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起跳腿的快速蹬伸,以影响起跳的效果[3]。
  综上所述,起跳腿着地时大腿要积极前摆,迅速做扒地动作,着地点要尽量接近人体重心的垂直线,增加摆动腿的角速度以及小腿与地面的夹角。运动员的髋、膝、踝各关节的缓冲幅度与比例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起跳腿着地缓冲阶段的练习。
  2.3起跳登伸阶段的技术分析
  根据牛顿力学定律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知,跳高起跳脚蹬地获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可以使人体产生垂直向上的动量。人在起跳时应充分向上腾起,以使运动员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起跳蹬伸时整个身体要快速地向上伸展,起跳腿的髋、膝、踝各关节要用力充分蹬伸。在起跳过程的蹬伸阶段中,根据力学公式F=ma可知,从摆动角速度最大值到继续上摆制动减速时,摆动角速度为零的摆动负加速度值越大,其产生方向向上的惯性力就越大,从而使起跳腿受到方向向上的力就越大,完成蹬伸的速度也就越快。充分的蹬伸说明运动员很好地发挥了下肢力量,能产生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4]。因此在练好缓冲技术时,在起跳蹬伸阶段还要加大起跳腿的蹬伸力量的练习,同时适当的增大踝关节的蹬伸幅度,这样有利于起跳后身体垂直速度的增加。
  2.4起跳阶段摆动腿和双臂的摆动技术分析
  2.4.1摆动的重要性
  摆动能增加起跳时身体对地面的反作用力,能提高起跳时身体的重心高度。摆动技术是跳高起跳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摆动腿和双臂的摆动在起跳开始、向上和突停时分别起着减轻制动、增压和减压的作用,对提高起跳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4.2摆动腿的技术分析
  摆动腿只有向上摆动时才能加大对支撑腿的压力,从而加大身体的反作用力,以提高起跳向上的用力效果。在摆动腿向下加速靠近支撑点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上,对起跳脚的支撑点有减压的动作效应,减轻了地面给起跳腿的冲击反作用力;摆动腿在超越支撑点摆动向上加速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下,对支撑点产生了加压的作用,增大了起跳腿蹬伸产生的反作用力;摆动腿继续向上制动减速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上,减轻了起跳腿的压力,它有利于提高蹬伸的速度。
  总而言之摆动腿和双臂向上摆制动时,由于动量的转移,加快了身体重心的运动速度和起跳腿的蹬伸速度。其次运动员大小腿折叠得好,能加快膝关节的摆动速度,以便提高摆动的效果。但运动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摆动方式,才能为之后的技术奠定基础,能更好的提高成绩。
  2.4.3双臂摆动的技术分析
  两臂摆动的垂直速度可很好地反映运动员上肢的摆动效果。两臂的摆动在起跳过程中可以提高起跳的效果和肢体环节的垂直速度,因此在跳高训练中一般都要要求运动员的双臂积极摆动。在两臂摆动过程中如果摆动速度太慢会影响起跳的效果,所以在跳高教学中要加强双臂摆动和摆动速度的训练。而双臂的快速摆动有利于提高摆动腿摆动的速度和高度,双臂的摆动也是影响摆动腿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起跳腿着地时大腿要积极前摆,迅速做扒地动作,要增加摆动腿的角速度以及小腿与地面的夹角。运动员的髋、膝、踝各关节的缓冲幅度与比例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髋角、膝角、踝角及其周围肌群力量的训练。
  3.2在起跳蹬伸阶段要加大起跳腿的蹬伸力量的练习,适当的增大踝关节的蹬伸幅度。
  3.3摆动能增加起跳时身体对地面的反作用力,提高起跳时的重心高度。摆动力量越大,摆动速度越快,产生的功率也就越大。运动员在训练时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摆动方式,以为之后的技术奠定基础,更好的提高成绩。同时还要加强双臂摆动和摆动速度的训练以及相关肌肉力量的训练。(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东,李涛等.背越式跳高起跳中肢体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影响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 院学报,2010
  [2] 李厚林,王鹏等.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
  [3] 林明,闫洁.跳高起跳准备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7
  [4] 赵伏生.跳高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生物力学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5] 汪学连.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

推荐访问:跳高 起跳 力学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