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畜牧业合作社【谈农村畜牧业结构调整】

  农村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在部分畜牧产品相对过剩、资源约束、市场约束增大、增收难度加大等多重挑战面前,如何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走出困境,提高效益,从而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是当前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农村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及首要目标,笔者谈点个人看法。
  一、养殖结构需要多元化
  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普通肉猪已出现供大于求、效益低下的局面。这种态势必须改变,应把生猪饲养量稳定在一个恰当范围,降低粮耗,追求效益,同时注重养殖结构上的多元化发展。
  首先,突出发展草食牲畜。发展草食牲畜,既可挖掘饲草资源,促进节粮,又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努力发展小家禽。家禽个体小,占地少,耗料低,生长快,效益好。农村应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果园、水田等,养殖鸡、鸭等小家禽。
  再次,要稳定畜牧业养殖的经营方式,引导农民克服小农意识,扶持养殖大户,搞规模养殖。规模大小应视其生态环境条件、饲料资源、资金来源、人员构成等情况而定,搞适度规模,因为只有最佳规模,才能获得最佳效益。
  二、畜禽品种需要优质化
  近年来,部分畜牧产品出现的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过剩,是低消费水平下的过剩。因此,农村畜牧业应实现畜牧业生产从数量型、温饱型向质量型、营养型转变的核心是品种优化。
  首先,大力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强化良种意识,瞄准世界动物育种高新技术成果,不断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尽快改造、取代低劣品种,进一步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利用外血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其次,保护优良地方品种。农村不少优良的地方畜禽品种的含金量颇高,在引进外地品种的同时,要保护好优良地方品种,加强选育工作,保护其遗传资源。
  再次,规范良种公畜配种业务。农村公畜的引进、饲养、配种业务,应在主管部门的统一布局和监控下,由基层畜牧兽医站专营,做到品种优质化。
  三、牧草种植需要规模化
  要做好农村畜牧工作,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转变观念,在加强秸秆等农副产物加工利用的同时,推行种植牧草养畜。
  首先,种植牧草是有好处的。一是经济效益可观,农村种植优质牧草,其产值是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产值的数倍;二是生态效益好,牧草根系发达,能因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三是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四是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后作物产量。
  其次,农村种草养畜,是种养业调整结构的最佳切入点。以地种草,以草换肉、换蛋、换奶、换毛、换皮,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又实现了种养业优势互补互促,延长了产业链条。持之以恒,完全可以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再次,要注意在引进牧草种籽时应选择经权威机构鉴定合格的种籽,先进行试种,证明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且高产优质,再大面积推广种植。
  四、技术推广需要日常化
  牧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应做到程序化、日常化、长期化。
  首先,加强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层畜牧兽医站是农村畜牧科技的直接推广机构,也是畜牧系统直接面向农户的服务组织,肩负着防疫灭病、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物资供应、销售服务等多种职能,在农民增收增效中功不可没。因此,必须稳定、完善、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
  其次,努力提高牧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大对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中青年推广人员的政策、法规、技能等诸方面的培训力度,促使其知识不断更新,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乡(镇)畜牧兽医站。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牧业技术推广队伍,以增强畜牧科技推广的后劲。
  再次,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根据当地养殖项目的技术要求,定期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举办基层干部、养殖户、营销人员技术培训班;结合当地实际,编写乡土教材、实用技术资料,发放到户,指导生产;还要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集会等来收集并提供信息,预报行情。
  五、防疫灭病需要规范化
  防疫灭病是农村畜牧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将其做到规范化。
  首先,要健全法制。
  其次,要制定规划。制定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消灭当地畜禽主要疫病的具体规划,以动物防疫部门为主力军,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实施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
  再次,要标本兼治。全面落实综合防疫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畜禽抗病能力,着眼整个畜禽大群体全方位的健康保护。既要着力控制传统疫病,又要防制新发疫病,还要注意已被消灭的疫病“死灰复燃”。

推荐访问:畜牧业 结构调整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