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旅游发展现状 [浅谈淮安旅游发展]

  【摘 要】 淮安的历史如此的悠久而辉煌,淮安文化这样的独特,令人震撼。淮安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如此巨大,必须对它进行合理的提升,才可能在旅游经济中发展中有所成就。
  【关键词】 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18-01
  古城淮安,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康熙、乾隆祖孙二代,曾十二次南巡,淮安是必到之地,更使淮安名噪一时,享誉中华。引以为豪的历史给淮安留下了著名而众多的古迹,既有“百陵之祖”的明祖陵,六七千年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水下奇迹“古泗州城”,韩信祠,漂母墓,梁红玉、关天培纪念馆等名人遗址,还有开国总理周恩来的纪念馆和故居,刘少奇、陈毅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淮安的历史如此的悠久而辉煌,淮安文化这样的独特,令人震撼,那么它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怎么样呢?淮安旅游收入在近几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去年为例全年接待游客101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95亿元,分别增长18.1%、27.8%。从纵向比较,淮安的旅游经济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那么从横向比较呢?淮安旅游经济在全省中所占比重大幅增加。淮安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如此巨大,必须对它进行合理的提升,才可能在旅游经济中发展中有所成就。为了可持续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提升,这样才能“提升淮安的旅游资源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对它进行提升呢?
  一、抓住淮安“古、文、博、香”的城市风貌特色
  “古”即古城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夏商周时期市境已获相当程度的开发,“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明祖陵、韩信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大家的珍品。“文”是文化昌盛,人文荟萃;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著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著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著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博”乃淮安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淮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宽广。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已经探明的岩盐储量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香”指淮扬菜味美,世界闻名;淮扬菜以其选料严格,形态美观,咸淡适中,富于变化享誉海内外。“古、文、博、香”的特色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旅游发展长期规划。淮安的旅游资源,能够迅速转化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可以概括为“文化名城、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还有众多的潜在资源。长期的旅游经济规划既应有维护对游客开放的景点,如周恩来纪念馆、明祖陵、铁山寺;也应有保护未开放的遗址,如东阳遗址、古泗州城等。这些规划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毁坏古代文化遗迹。计划制定好后,首先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和植树造林等工作。另外,在政府进行投资外,还要通过各种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利用外资,加快规划的落实。
  二、打响淮安品牌,做大做好旅游这块“大蛋糕”
  淮安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迈向了新的阶段,旅游形象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景区建设和资源发掘方面也做得不错,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淮安有三大品牌形象,一是运河之都,全国最大的内河漕船厂、漕粮中转仓、淮北盐运分司、淮安榷关等衙署留存在淮安;二是名人故里,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另外还有韩信、吴承恩、朱元璋等“运河骄子”;三是淮扬菜美食之乡,淮安是中国四大名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发源地,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码头羊肉、平桥豆腐、钦工肉圆等精美菜肴。
  三、以旅游为抓手带动“三产”
  大力开发旅游与一产结合形成的观光农业旅游、体验农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等乡村旅游。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由观光、体验向休闲度假转变,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大力开发旅游与二产结合形成的工业旅游,将二产直接转化成了三产。重点开发今世缘工业旅游项目,挖掘千年酒乡的文化内涵。重点开发一品梅烟厂工业旅游项目,弘扬周恩来一品人品、一品官品的文化,宣传淮安卷烟是烟中一品。大力开发旅游与其他三产服务业结合时形成的科技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进一步延伸相关三产的产业链。重点围绕名城、名人、名菜、名湖“四名”,开发旅游项目。通过优化结构,推动旅游项目优化升级,逐步将淮安市旅游业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支柱产业、从一般的观光旅游城市向休闲度假旅游城。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
  旅游本来就是一种文化活动,特别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是高层次的文化活动,需要文明的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人员,需要文明的消费者,更需要文明的旅游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人要多方面的享受,他必须有享受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提升和“保健”一个城市的旅游文化,形成文明的旅游环境,都要求提高这个城市的市民素质。市民素质的高低又反映了这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
  参考文献:
  [1]夏吉祥.对营造攀枝花旅游意识的几点思考[DB].http://overseas.tt91com/wenzhang_detail.asp?ID=86728&sPage=1,2010-10-07.
  [2]谢彦君,陈才,谢中田.旅游学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高云.简析发挥内向型旅游业市场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激活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1999年第01期
  [4]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5]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淮安 浅谈 发展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