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之竞拍攻略】成功者

  拍卖会现场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惨烈”,在见到历经两届专利拍卖会“拼杀”的朱海波时,其略带的随意性讲述加上现场拍卖环节的不确定性惊喜令本刊记者随他再次回到了“战场”。 专利拍卖之现场博弈 2010年,中国技术交易所(简称“中技所”)举办首届专利拍卖会,作为专利代理人,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合伙人朱海波以一种观摩和了解的心态参与了进来。作为一次全新的体验,朱海波表示,第一届拍卖会前,已经将拍卖标的清单发给了客户,然而对于“专利拍卖”这一新生事物,客户表明了其感兴趣的意向,但还是采取观望态度。这样,朱海波作为“前锋”,将其信息触角深入到了拍卖会现场。现在回忆起来,朱海波对第一届拍卖会的情形仍然印象深刻,“我记得当场最高的竞拍价格达到了120万元,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经过第一次专利拍卖会的洗礼,朱海波敏锐的观察力和职业特性让他再也没有离开过。从此,专利拍卖的成功案例、国内外成功运营模式、专利价值评估等领域成为了他关注和研究的重点。2011年,中技所第二届专利拍卖会如期举办,客户从拍卖标的清单中看中了无底价拍卖环节的五件标的,初始计划是拿下两件。朱海波带着客户的需求真正加入到了“战场”。带着使命,朱海波按这五件的拍卖顺序,出乎意料的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顺利拿下了前两件。在朱海波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拍卖的紧张气氛也被这充满意外的“随意”举牌化解了。在朱海波完成预定任务后,客户得知此情况欲想追加竞拍其余三项时,岂知其他三项的竞拍环节已经过去了。带着第二届专利拍卖会中的遗憾,朱海波格外期待今年的第三届拍卖会。 专利拍卖之竞拍攻略 通过参加中技所前两届的专利拍卖会,以及透过国内拍卖会的契机,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内外专利拍卖情况后,朱海波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竞拍攻略”。 攻略一:竞拍标的选择。目前,中技所在专利拍卖领域仍然处于实践、总结阶段。而拍卖标的是与科研机构合作还是面向社会征集,朱海波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专利拍卖会的标的选择常规来看是面向社会征集,但由于征集范围广,种类繁多,则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针对市场比较活跃的领域,例如电子、通信、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比较前沿的领域,其专利数量和纠纷比较多,交易状态会比较活跃。而由科研院所提供标的,则可以借助其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竞买者。” 由于一场拍卖会拍卖的标的达几百件,而企业在拍卖会上竞买的需求仍是小范围的,所以在前期标的宣传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可根据已有客户或了解的客户进行针对性的推荐,这样可以为竞买方减少前期准备的时间,将精力集中在有意向购买的专利上,促使成交“命中率”得到提升。 攻略二:竞拍标的价值评估。目前,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针对专利的价值评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011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起,并委托中技所开展“专利价值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课题,朱海波作为课题组专家研讨会成员,他表示研究制定的这套体系是从客观角度出发,不会直接评估一个价格,而是给出一些指标作为参考,例如法律指标、技术指标和市场指标等,并有一个参考的分数以及打分的理由,同时每一个指标都会有三个专家进行打分。此评估系统目前还在实践磨合阶段。 攻略三:拍卖环节分析。在专利包拍卖、有底价拍卖和无底价拍卖三种拍卖标的中,朱海波更看好专利包,他认为单个的专利在后续发展方面欠缺基础,而专利包往往是围绕一个核心专利,形成一个专利布局,具有更高的价值,其次就是有低价拍卖。发明人最好能够列举出一些数据来支撑他所设定的起拍价,这样也更能够促进交易的成功。 攻略四:竞拍卖标前期调查。在确定拍卖标的前期,相关法律服务机构已经对标的进行了基本的调查审核,确保该专利不存在法律纠纷。然而企业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标的进一步进行了解,例如专利所属领域、是否被后续专利做引用、曾被使用的情况、历时交易记录、相关领域企业分析和媒体相关报道等。 攻略五:竞拍方式分析。为方便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拍卖活动中来,每届拍卖会都会采取现场竞拍与网络拍卖相结合的形式。朱海波通过前两届拍卖会的实际操作,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无形资产相比较有形资产而言,在理解接受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拍卖环节竞拍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而网络竞拍则在固定的时间内展示多件专利也让竞拍人应接不暇。他建议,将网络拍卖与拍卖会现场实时互动,做到网络拍卖与现场同步进行,共同竞价。竞拍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专利拍卖之前景分析 针对我国目前专利申请状况,朱海波做了一个简要介绍,从2005年起,我国专利申请量进入了一个“拐点”,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各机构纷纷加大专利申请量,然而,在促进创新的制度下,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形。在实际操作中,手段常常被混淆为目的,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承认,专利战只是一种商业竞争手段,目的是为了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相关市场。为此申请大量“专利”作为谈判资本,筑起专利壁垒,取得交叉授权,赢得竞争筹码。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表示,近年来虽然受让和许可交易量较大,但大多仅是为了高新认定等形式审查使用。然而,在有能力对抗外界的“炮火”攻击时,我们才能有效地整顿这支专利大军,在市场竞争中采用有效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或自然淘汰,形成由量到质的转变。 在高产出和低转化的境遇里,通过各种方式将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转让、授权、交叉许可或许是大家常用的方式,而“专利拍卖”形式的尝试,突破了国内专利成果转化的传统模式。作为专利拍卖会上的“老人”,朱海波已经参加了由中技所举办的前两届专利拍卖会,对此,朱海波谈到:“中技所举办的首届拍卖会所拍卖的标的全部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由于中科院计算所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专利质量保证,首届拍卖会可以说是取得了圆满成功。然而,第二届拍卖会的标的是面向社会征集,结果却不如第一届。但是,中技所敢走在队伍前列,大胆尝试这种新模式并坚持了下来,这就是成功之处。” 专利通过拍卖方式售出,在我国可能尚属新兴产业。然而,此方式在国外市场的运作已较为成熟。据朱海波介绍,美国著名的知识产权资本化综合性服务集团——海洋托莫公司(Ocean Tomo)于2004年开始从事专利拍卖活动,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美国一家较为成熟的专利拍卖公司。从2006年春到2009年夏,在Ocean Tomo共举行的10场知识产权拍卖中,共有641项知识产权标的拍卖成功,交易总额达114,600,000美元,平均每场拍卖金额为11,500,000美元。 为何专利拍卖目前在国内的热度还不够呢?朱海波认为,国外企业之间大量的侵权诉讼是促使他们不断扩大自己专利储备的动因。而国内大部分企业目前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只有在自身利益受到冲击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知识产权具有的攻击性和防护性力量。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师黄贤涛则针对中国专利转化市场做出这样的分析:很多技术交易不单单看重专利本身,而是借助专利,获取其背后的研发团队的后续智囊支持。有些专利尽管拿到手,没有其产出者的跟踪指导,价值往往会缩水,尤其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也意味着要面临更大的操作风险。 中技所在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专利拍卖会上将再次携手中科院计算所,朱海波表示,对此他非常期待,有针对性领域的拍卖,能够让业内的企业凝聚起来,更快捷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科技力量。 作为专利代理人以及专利拍卖会的“老人”,朱海波透露,目前已有企业客户与他进行过沟通,表示对中国越发成熟的专利拍卖市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朱海波则会站在专业角度为客户提供前期的分析及准备工作。为迎接中技所第三届专利拍卖会,竞买人已整装待发!

推荐访问:成功者 竞拍 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