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北大荒”】最美的时光番外二完整

  周良国,1935年生,1951年参军任文化教员,1958年被“下放”至北大荒劳动,并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其后分别供职于《北大荒文艺》编辑部、合江日报社和江阴县文化馆。上个世纪50年代起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城北白相人》,纪实文学《一个人的北大荒》等。
  《读读书》:《一个人的北大荒》,这个书名的意思是不是强调作为你个人特别的记忆和体验?
  周良国:我最早不是用这个书名的,后来文汇出版社的一个编辑建议我用现在的这个书名——《一个人的北大荒》,我觉得挺好就用了这个名字。
  《读读书》:这本书的大部分文章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
  周良国:最早的两篇在2010年写的,大部分文章集中在2011年5、6月份写好的,那两个月差不多是一天一篇。后面就集中收集照片。
  《读读书》:照片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来的?
  周良国:照片主要是通过郑加真那边来的。郑加真是我在《北大荒文艺》的战友、领导,他在部队是上尉军官,是《北大荒文艺》的负责人。他后来没有被调到南方,就在那里编《垦区志》,所以他会有很多照片。我把文稿寄给他,他帮忙找了40多张照片。
  《读读书》:到目前为止,你完成两本书的撰写《城北白相人》和这本《一个人的北大荒》,这两本书是不是都带有自传色彩,虽然它们体裁不同?
  周良国:《城北白相人》有自己影子,不能算是自传,它反映江阴改革开放30年,江阴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一个人北大荒》是自传,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写这本书的时候我遵循了3个方法:个人经历社会化,错误思潮真实化,散文写作小说化。
  《读读书》:你特别把在北大荒的那段生活,写成这么一本书,是不是那段生活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周良国:5年的北大荒生活,这个五年是我最青春的年华。应该说我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北大荒。
  《读读书》:当年江阴还有其他人去北大荒了吗?
  周良国:有一个叫许颖,但不是和我一起去的,他1964年被照顾调回江阴。
  《读读书》:在这本书里您提到很多的人物,说说他们中哪一个另你印象最为深刻?好像书里提到了多位当时或日后文艺界的名人。
  周良国:很难说得清了,但写丁聪那篇被转载过很多次,因为他是名人嘛。
  《读读书》:在这本书里您还大量的描写了当时北大荒的文艺创作,极大的政治重负和体力劳动好像并没有影响到你们的创作热情,能聊聊这里面的原因嘛?
  周良国:一个是为了表现,工作好,表现好,才能改造好。另一个,政治上这些人事应该说没有前途了,只能在业务上找出路。
  《读读书》:您在书里写了多篇关于《北大荒文艺》的文章,这本杂志是不是在当时有特别大的影响力?
  周良国:是的。我用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来回答你:“《北大荒文艺》曾是垦区一张响亮的名片。每当期刊一出版,垦区的荒友们都争相传阅,还多次购买后送给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成为一种流传极广的文学刊物,其中一些打头的作品,还分别在《人民文学》和《解放军文艺》上选载。其质量之上乘为有目共睹,发行量一度超过许多省级同类文艺期刊……”。

推荐访问:北大荒 我把 最美好 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