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和GIS的绿道网规划研究】绿道网建设规划

   摘要: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也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AHP和GIS等相关技术手段,在生态资源空间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惠州市绿道网的空间布局,并对绿道网建设中生态性、系统性、地域性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绿道;惠州市
  Abstract: The greenway, which is a linear green open space, is important for low-carbon society building. On the basis of AHP, GIS techniqu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of Huizhou City, this paper researched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Greenway network, and raised the ecological, systematic, regional probl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way network.
  Key words: AHP; GIS; Greenway; Huizhou City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道的概念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1]“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谋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形的公园。[2]
  美国马塞诸塞州立大学教授Jack.Ahem将城市“绿道”定义为:一种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的而被规划或设计的包括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内容的土地网络类型。[3]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城市“绿道”属于有别于两侧基质的廊道系统,廊道是景观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通常起连接作用。[4]
  二、生态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AHP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为:首先找出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因素,将这些因素按照关联、隶属关系构成阶梯层次模型,通过各个层次中因素的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进行综合排序,确定评价对象的影响力程度。
  规划选取对绿道选线影响较大的资源作为系统要素,通过各种要素内指标因子的筛选,得出综合评价因子。指标因子选取原则如下:
  1、代表性:指标对所描述的资料具有代表性;
  2、方便性:资料取得容易,能够直接或间接取得;
  3、应用性:评估因子可适用于进行评估的城市环境;
  4、独立性:因子的选择避免重估评估的情形发生;
  5、可量测性:能够利用现有资料,针对各项因子特定质化或量化的准则;
  6、易操作性:使用简单、方便,便于规划者与决策者使用。
  三、生态资源评价分析
  将评价资源划分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城市公园、河流水系、人文景点等六类。其次利用GIS的distance空间分析功能计算规划区内各点到各类资源的距离,得出六类资源的影响分布图。最后将以上六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图进行加权叠加分析,生成区域生态资源影响分布图。
  生态资源影响值由下式来计算:
  
  其中, 为影响源与各像元的距离, 为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呈反距离递减。
  通过对惠州市区生态资源的综合影响分析,并结合区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可见,规划区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呈现明显的轴向分布特征。主要包括:
  (1)横一轴:沿东江经惠城中心区至北部山区次组团的东西向轴线。该轴线涵盖了以西湖为中心的历史人文景点集聚区,以“两江四岸”为核心的景观带,以及以黄沙洞自然保护区、惠林汤泉为代表的北部山区风貌。
  (2)横二轴:中部连接陈江—仲恺组团与惠阳组团至惠东的东西向轴线。该轴线上的主要节点资源包括白云嶂自然保护区、黄巢嶂自然保护区、大坑自然保护区、金桔自然保护区,以及惠阳区众多的历史人文资源,该轴线也是惠城组团与惠阳组团之间的重要生态屏障。
  (3)横三轴:南部滨海轴线。依托大亚湾海滨,包含笔架山森林公园、猴仔湾、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铁炉嶂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
  (4)纵一轴:南北向水轴线。依托西枝江(新开河)、淡水河、淡澳河等河流廊道,形成以水体景观为核心,以历史人文资源为补充的南北向河流景观轴线。
  (5)纵二轴:南北向山体景观轴线。依托红花嶂、白云嶂、笔架山、铁炉嶂,共同构成的南北向山体景观轴线。该轴线纵向联接惠城组团、陈江—仲恺组团和惠阳地区,不仅是市区内部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惠州联系深圳、东莞等地区的重要绿色走廊。
  四、绿道系统规划
  结合AHP和GIS的评价结果,结合惠市的地形地貌及现状建设情况,规划确定惠州市区绿道网空间布局为:“三横两纵”的主线结构和环形网络状的支线结构。
  1、城市1号绿道
  城市1号绿道全长约51.4公里,以东江风情、人文古邑为特色,主要依托东江及其沿岸的湿地公园和历史人文景点。规划线路为: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梅湖滨江湿地公园——合生大桥——西湖风景名胜区——东江沙公园——东江大桥——中信大桥——望江滨江公园(规划)——广惠高速——庙滩自然保护区。
  2、城市2号绿道
  城市2号绿道全长约60.5公里,以湿地休闲、山水风光为特色,主要依托潼湖涌、马过渡河、村道、西枝江等自然和人工廊道。规划线路为: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潼侨镇——惠环街道办事处——黄沙水库——莲塘布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瓦窑岭窑址——平潭镇。
  3、城市3号绿道
  城市3号绿道全长约50.0公里,以山林景观、人文风情为特色。规划线路为:沥林森林公园——惠阳镇隆围屋——白云嶂自然保护区——叶挺森林公园——叶挺故居——沙田温泉旅游区——金桔自然保护区——世外梅园生态旅游度假区。
  4、城市4号绿道
  城市4号绿道全长约43.0公里,以自然生态景观和现代工业景观为特色,主要依托规划四环路、红花嶂山脊线、205国道等廊道。规划线路为:梅湖滨江湿地公园——红花湖风景区(红花湖生态绿道)——红旗森林公园——镇隆镇——佛祖坳森林公园——白云嶂自然保护区——新墟镇。
  5、城市5号绿道
  城市5号绿道全长约64.6公里,以河流景观和城市景观为特色,主要依托西枝江、新开河、淡水河、淡澳河等河流廊道。规划线路为:东平——金山湖——瓦窑岭窑址——邓演达故居——357省道——大坑自然保护区——惠阳经济开发区——红花寨森林公园——河口公园——亚公顶森林公园——虎头山公园——红树林公园——澳头老城风貌区。
  6、城市绿道支线
  充分利用现有村道和河流,连通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主线,形成环形网络状的支线结构。城市绿道支线全长共约215.2公里。
  五、结论
  1、生态性的首要地位
  绿道本质为生态性廊道,其生态性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繁衍、迁徙提供廊道和生境。绿道建设要着重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对原有景观造成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的绿道建设应利用生态性材质,通过多种建设类型,避免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的干扰。
  2、绿道网络的系统性
  多条绿道串接成网络,并形成主线、支线等不同等级,才能形成绿道网络系统。绿道的系统性对于保证绿道畅通、维持生态格局至关重要。因此绿道网的规划设计不能只看重单条绿道的选线,更应从区域视角明确绿道的系统性,使绿道网络化、系统化。
  3、与地域性要素相结合
  历史、文化等地域性要素是绿道的重要支撑,也是决定绿道不同建设类型的依托。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人文资源,并以此带动旅游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这也是绿道的吸引力和经济外延性的突出表现。
  4、建立健全绿道法律体系
  尽快建立健全绿道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理主体和维护目标。加强对辖区内绿道各项配套设施的养护,定期对慢行道、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基础设施等绿道相关配套设施进行专项检查与安全维护,确保绿道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 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10-2012)
  [2] Charles Little, Greenway for America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5.
  [3] Ahem,J.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M].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134.
  [4]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及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OO2.6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推荐访问:规划 研究 AHP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