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周刊是正规刊物吗 江西的红色革命刊物——《红灯》周刊背后的故事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着一份珍贵的文物,那就是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西省委在南昌创刊的刊物——《红灯》周刊。这本《红灯》周刊为32开精装合订本。封面为褐红色,上方横印金黄色草体“红灯”二字,字下括号标有“1—15期”。封面下部写有“南昌红灯社编”,时间“一九二七”,亦为金黄色草体字。每期一般为16页,约七八千字。其中第五期中山纪念特号是32页,第十二、第十三期合刊的五月特号是20页。除第五期封面为袁玉冰题词,第十五期封面为两个少女头像外,其他13期封面都是一个手电筒,射出红色的光芒,寓红灯之意。
  《红灯》一波三折,创刊后又复刊
  1923年10月21日,袁玉冰、赵醒侬等进步青年秘密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委员会,由赵醒侬任委员长。同时,创办团地委机关刊物——《红灯》。《红灯》是袁玉冰提议创办的。创刊后,《红灯》只出了一期,就由于政治上、经济上等许多复杂的原因而停刊了。
  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共青团江西省委成立,由袁玉冰任书记。《红灯》于1927年2月13日复刊,为共青团江西省委机关刊物。《红灯》复刊之际,袁玉冰跟大家鼓劲道:“我们卷土重来,又燃起我们的《红灯》了。”另据《红灯》周刊编辑徐先兆教授回忆:自复刊至7月16日停刊,《红灯》共出了15期。第一期到第十四期是按时出版,到5月16日止。之后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突然“礼送”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出境。《红灯》周刊撰稿者邹努也在被“礼送”之列,《红灯》周刊因此中断了整整两个月,到了7月16日才继续出版,但只出了第十五期。因汪精卫7月15日分共后,江西形势急剧恶化,《红灯》周刊只好告别读者,永久停刊了。
  《红灯》周刊针砭时弊、笔锋犀利
  《红灯》周刊主要任务是宣传革命、讨论时局,重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与各个时期政治任务,号召江西工农群众、各界青年和一切革命势力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军阀,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和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周刊以鲜明的观点、犀利的笔触,揭露黑暗,歌颂光明,针砭时弊,对引导劳苦大众,特别是革命青年向反动军阀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灯》周刊的宗旨在第一期祝词《寿红灯》中就指明:“大地是这般黑暗弥漫,人们是这般昏迷沉睡!有谁呀,能够这样热烧狂燃,大放光辉,刺激深深,啊!只有通红的红灯,只有通红的红灯!”为了揭露国民党右派本质,《红灯》周刊写道:“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最严重的历史时期!中国国民革命的势力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势力直接的决战时期渐渐接近了。便因为这个缘故,国民革命运动营垒中就发生了所谓温和稳健分子。这些所谓温和稳健分子多半是些先生们。他们虽然也高喊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可是他们并不是十分积极的。他们在利用民众的时候,也许会说几句好话,可是一到民众真正的要彻底打倒帝国主义的时候,他们便要皱起眉毛来说什么过于激烈了。”
  由于《红灯》周刊思想进步,敢于说真话,受到广大革命青年的热烈欢迎,一复刊即发行几千份,以至于轰动南昌,使得人人皆知有《红灯》了。
  《红灯》周刊背后的时代精英
  《红灯》周刊能产生如此广泛影响,归功于背后的编辑和撰稿者们。他们是袁玉冰(江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崔豪(南昌团地委候补委员)、徐先兆(南昌起义亲历者)、吴季冰(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省委书记)、邹努(江西学生总会主席)、汪群(中共赣州县委书记、赣南特委委员)、曾天宇(万安暴动领导者)等时代精英。他们追求真理、思想进步,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江西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作出过卓越贡献,甚至大多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红灯》周刊是共青团江西省委机关刊物,它的发行在全省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全省青年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行动指南,曾经担负过伟大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据了解,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的《红灯》周刊合订本,保存基本完整的全国仅此一本,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题图 文物:共青团江西省委主办的《红灯》
  责任编辑 马永义

推荐访问:江西 刊物 红灯 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