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小学 [“侨花”烂漫金阊区]

  编者按:  如何做好新时期社区侨务工作?金阊区的做法和经验值得研究、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似乎很简单,看起来也不那么新鲜,但是很实在。他们贵在有心、用心、细心。实际上,把新时期社区侨务工作做好,原本不需要喊很多口号,也不需要多少表面化的“创新”花样;只要时刻把侨胞装在心中,以心换心,以侨需求为中心开展服务工作,就会扎扎实实地把事情做好,就会与时俱进采取新点子。没有这颗心,一切都无从谈起。
  位于人间天堂姑苏城西北部的金阊区,集中了苏州城的文化与灵魂。这里有“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有闻名遐迩的“七里山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留园,还有被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典范的“侨家大院”。目前金阊辖区内共有归侨36人,侨眷1200余人,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近几年来,金阊区着眼新形势全力涵养侨务资源,精心培育侨务品牌,将一个“侨花”荟萃、幸福和谐的“侨家大院”展现在人们面前。
  五朵“侨花”争奇艳
  白洋湾街道的“幸福侨家”
  白洋湾街道积极推进“幸福侨家”建设,街道文化教育活动中心先后成立了“侨法宣传角”、“侨之廊”、“侨务书画活动室”、“侨务民主议事室”、“侨务维权站”、“侨务健身活动中心”、“侨之家”和“民俗风情苑”等十大为侨服务场所;还与虎丘街道结对共建,完善侨务工作例会、帮困、联谊、走访等工作制度,把侨务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开展座谈、茶话、参观、交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升辖区侨眷的幸福指数。
  如今,白洋湾街道“幸福侨家”被江苏省侨办授予“社区侨务示范基地”,也成为金阊区社区侨务工作的一大品牌。国侨办主任李海峰去年来此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留园街道的“红豆侨屋”
  “红豆侨屋”是一个好听又让人感觉温馨的名字,这是留园街道为侨眷及留学生家属创建的“心灵港湾”。“红豆侨屋”是由留学生家属联谊会发展而来的,建立在留园街道观景社区。街道侨眷共有42户,其中留学生家属12户。目前,“红豆侨屋”参加联谊活动的成员已由初期的有8位发展到了18位,使“红豆侨屋”真正成为了侨眷之间,留学生家长之间,侨与社区居民间的连心屋。观景社区被苏州市侨办授予“华人华侨联系服务点”,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拓展了新领域。
  彩香街道的“双情工程”
  彩香街道有近140户归侨侨眷,很多人拥有摄影、书画、朗诵等一技之长。为了让他们发挥各自特长,街道2006年开展了“双情工程”———“社区为侨注温情,侨为社区倾真情”。为了给归侨侨眷创造良好的活动和服务环境,街道在彩香公园综合活动中心辟出一间观景房,建立“侨之家”活动室,成立了苏州地区首家新侨联谊中心,建立了新侨社区义工服务队,定期开展联谊座谈、主题宣讲、经验互通等活动;以侨界先进人物命名的“张淡珍工作室”,由“新侨”志愿者轮流值班,为侨胞提供政策咨询,对困难家庭进行帮扶。
  虎丘街道的“侨务之窗”
  街道利用旅游名胜山塘街保护性修复的机遇,充分挖掘“七里山塘”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了南社纪念馆、贝家祠堂、孕艺堂、山塘、桐星社区等蕴涵侨务元素的活动点,全力打造“侨务之窗”新阵地。七里山塘已成为苏州联系和服务海内外人士一个重要窗口。2004年山塘街开街以来,面向海外,广交朋友,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仅2010年金阊区就接待海内外人士8000余人次,苏州与海外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作用不断加强。山塘街成为一条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和极具侨务发展潜质的特色街。
  石路街道的“侨之家”
  石路街道目前有侨胞侨眷140余人,海外华人同胞70余人,海外留学生40余人。“侨之家”活动丰富多彩,很受侨胞欢迎。街道坚持“进家入户”的做法,给归侨侨眷提供家电维修、医务和法律咨询、居家养老等十几个项目的无偿和“微偿”服务,使他们在家中也能享受到方便、贴心的日常服务。
  街道成立“侨法宣传角”,组建侨法宣传网络,积极开展讲座、培训等形式的侨法宣传活动,切实做好依法维权、依法护侨工作,因此荣获“全国侨法宣传角”的荣誉称号。
  金阊区就如一座温馨的“侨家大院”,侨胞们在这里居住、工作、生活、学习、休闲、娱乐、交往,其乐融融,安康自在,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五朵“侨花”,朵朵都是幸福花。
  心血浇得“侨花”盛
  梅花香自苦寒来,“侨花”香自心血来。金阊区的五朵“侨花”,从下种、发芽、生长、孕蕾、盛开,市里、区里、街道、社区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
  留心挖掘涉侨新元素
  侨务资源并不都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伸手就可以捡起来的。有的是动态的,需要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有的是静态的,需要实在的功夫去挖掘;有的看似与侨不相干,需要介入的思路去利用。
  家住留园街道景观社区的潘晓明的两个儿子2006年分别去了美国和澳大利亚攻读博士。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为了孩子们在外能找到同乡人,相互关心与帮助,使像她这样的留学生家属也能建立朋友圈,潘晓明成立了“留学生家属联谊会”。这种联谊会在当时还很少见,但区里、街道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生事物,十分切合留学生家属的需要,很有发展前途。于是,在金阊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成立了苏州市首个为留学生及其家属开展联谊的侨务活动小组,即“红豆侨屋”。经过精心扶持,几年下来,“红豆侨屋”越办越好,闻名遐迩。
  虎丘山塘街是一条底蕴深厚的千年古街,2002年启动修复建设时,南社纪念馆、贝家祠堂等建筑在修复之列。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同盟会骨干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17人曾在此集会,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内外影响深远。以贝聿铭为代表的苏州贝氏家族人才辈出,出国留学人数很多,分布海内外各地,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区民族宗教和侨务局由此入手深入挖掘,发现这条古街与海外华人华侨及社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用心筹划,着力将山塘街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侨务之窗”,目前形成了中国南社纪念馆———侨务联系点,贝家祠堂———侨界名人展示点,山塘社区———侨务宣传点,桐星社区———为侨服务点,孕育堂———侨务活动点等一批活动场所,丰富和拓展社区侨务内涵。“七里山塘,侨务之窗”,成了海内外侨界人士的共同赞誉。很多祖籍苏州的侨眷侨胞,有的小时候曾在这里生活,有的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侨眷顾佩佩在《雨夜游山塘》一文中写道:“走上通贵桥,眺望夜山塘,红灯笼倒影在水中微微晃动,似乎在喃喃细语。我们家有好些亲戚曾住在这一带,现在老的死了,小的搬走了,但是我每次走过这里都会想起他们。”顾佩佩的孙女曾经在山塘中心小学读书,如今小学变成了岭南会馆,孙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研究生。顾佩佩觉得祖孙与这古山塘有着奇妙的缘分。她说:“徜徉在古街上,享受着回忆带来的甜蜜和伤感,这不正是这条古街的魅力吗?”

推荐访问:烂漫 侨花 金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