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之桥 [架“情感之桥”通至成功彼岸]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学校卞茂华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其中情感目标是我们教学中最容易忽视  的一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知识的获得与形成本身就饱含着科学家丰富的情感,教学中如果我
  们教师仅仅是进行知识和规律的灌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泯灭学生的求知欲望,与
  新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
  本文就初中化学情感教学的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顺学而导,激发学生的情感
  1.热爱学生,扶植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笔者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学的起点和维系教
  学活动的基础,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和思想情感,同时有着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挚爱
  学生能够感受到,并能化为顽强学习的精神支柱。
  爱学生不是迁就和放任自流,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的,热爱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地观察
  和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多到有针对性的帮
  助与扶植。
  2.赏识学生,激发成就动机
  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但是无论是哪个学生都有着获得成功的心理需要,都有在学习上获得进步
  和成功的希望,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学生的心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用
  赏识的眼光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成功的一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积极
  稳定的情感和愉悦的心情,从而爱上化学学习。
  3.制造悬念,激发好奇心
  从初中学生的学龄特点来看,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都期待着有些意外,这就要
  求我们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重组,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确保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二、挖掘学科本味,深化学习的情感
  1.发挥化学实验的功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演示实验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兴趣也能得到有效的激发,枯燥、
  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探究“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时,可以借助于图2的演示对比性实验:
  步骤1:A烧杯中装的是蒸馏水(20mL),接着向其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学生可以看到溶液是无色的。
  步骤2:B烧杯中装的是浓氨水(10mL)。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观察实验
  现象。学生会惊奇地发现A烧杯中溶液颜色从原来的无色变为了红色,同时学生还会闻到浓氨水所散发的
  刺激性气味等。
  “真奇怪!怎么会变成红色呢?”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好
  奇心驱动着探究欲望愈发变浓,同时,教师规范且熟练的操作,稳定的情绪势必对学生构成良性影响。实
  验现象的千变万化、事前不可知性是化学课堂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推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较高的水平。
  2.挖掘化学中的独特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取向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其内容蕴藏着无数的自然美、化学现象的形象美、化学符号的抽象美、科学家发现规
  律的创造美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美、揭示美,通过对化学学科中美的充分挖掘来
  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心理学研究表明,美的事物容易撼动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感,进一步强化兴趣、深化知识、发展智能。“美”是一个润滑剂,可以将枯燥的概念和理论与富有感染
  力形象、符号融为一体,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学生的情感渗透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生活是最具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有亲切感。同
  时由于学生在学习前有切身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的学习,学生能够看到学习的价值所在,学生内在的情感
  亲和力得以充分地激发,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到很多
  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如水的净化、钢铁制品的锈蚀、燃烧与灭火、矿物的冶炼、化肥的生产与使用、温室
  效应等,这些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充满了化学”,从而使学生学习有滋有味。
  物理模型教学的重要性及实践
  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蔡蓓蓓
  一、物理模型有利于简化对问题的处理
  物理模型是运用科学的思维对自然界中的某一类现象进行抽象化描述,本身就是从研究物理规律的方便性
  角度建立的,是一种借助于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对原型客体本质关系的再现,“化繁为简”是其思维的发
  端亦是目标所在。
  例如,在讲“分子间的作用力”时,运用“轻弹簧”这一对象模型将抽象物理问题形象化。
  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轻弹簧的弹力进行类比,可以通过将两个相互作用的分子建立成“连接于轻弹簧两
  端的质点”,将微观不可见的物理问题,化为学生熟悉的可视的力学问题,再进一步对物理意义进行类比
  ,促进学生对复杂不可见问题的理解:
  (1)当分子间距离l=r0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合力为0,可与轻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相对应;
  (2)当分子间距离l  的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增大,这与弹簧的长度在压缩状态下减小(即实际上形变量变大),弹力增大
  不谋而合。
  (3)当分子间距离r0  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与弹簧变长,形变量增大弹力变大相对应;

推荐访问:彼岸 成功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