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的移动城堡》:由一首主题曲连贯全片的电影] 哈尔的移动城堡 百科

  我的职业是一名作曲家。在英文中“ 作曲家”这个词是“ composer ”,意指编写音乐的人。通过英文单词的解释,应该比较容易了解我的工作内容。    我的工作充满了创造力
  以电影来说,假设现在有部电影要开拍,而且希望由我来为这部电影配乐时,我的工作第一步就是阅读脚本。如果是宫崎骏导演的动画作品,则是先看画好的分镜头脚本。我也会事先询问导演,他脑海中描绘的是何种景象,或他有什么样的要求。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主题,从整体的角度构思要使用哪种乐器、什么风格的曲调。最后则是决定要在哪一幕配上什么样的乐曲、乐曲长度几分几秒,再与导演商量总共需要几首乐曲,再实际开始创作,将作好的曲子录制、混音。以上就是我的工作。
  换句话说,虽然一部电影的配乐制作工作交到了我的手上,却不代表我可以天马行空地创作,完成的作品必须符合整部电影的世界观才行。电影的主控权掌握在导演手中,导演若是表示“ 这首曲子完全不对”,即使我觉得再好也没有用,还是要重作。
  话虽如此,创作配乐时,也不能一味地遵循导演的想法或画面本身。如果完成的作品只是力求合乎导演的构思范围,就不会是有趣的作品。想要制作电影、从事导演工作的人都充满着创造力,并将自己所有的心力都投入在电影的拍摄工作上;因此我也必须提供毫不逊色的作品。其实导演要的是具有新意的配乐,这份新意要能够突破导演要求与想象的框架。
  制作《哈尔的移动城堡》的配乐时,到了要决定主题曲的阶段,我准备了一首曲子,不管是谁听了都会觉得完全适合宫崎骏导演的动画;同时我也提出了另外一首作品,虽然有些担心与电影的主题有所出入,不过我自己还是想用这首作品当成主题曲,最后导演采用了后者。说实话,我感到很高兴。
  运用创造力从事重要工作的人不喜欢了无新意的东西,因此我每项工作都是全力以赴。如果要做到全力以赴,就得动用所有感觉,并将自己逼到极限。超越一般思考架构的作品就是从这种状况之中孕育而生的。与各个行业活跃在第一线的专家合作,虽然会有许多辛苦的地方,却能激荡出超越想象的火花,相当有趣。
  心灵的基本建设始于规律的生活
  若想要具备创意,又要持续完成许多工作, 打造一个不受情绪影响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以我个人而言,开始作曲工作时,我会留意让生活维持固定的步调,尽可能过着规律、平顺的日子。
  制作电影配乐时,每部电影需要创作出20 至30 首左右的曲子,而工作时间是一个月左右。因此,必须事先分配好每天的进度,不能以悠闲的借口放纵自己,比如今天没有心情,所以写不出来之类的理由。即使没有心情、身体状况不好,如果不按照进度进行,就无法准时完成。因此,就算身体有些不舒服、心情欠佳,也要设法不打乱自己的步调。
  创作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宫崎骏导演,2004)的配乐时,为了专注于作曲,我一直待在小渊泽的录音室。具体而言,我每天的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早上9 点45 分,在手机闹铃声中醒来。
  喝杯咖啡,10 点到附近山上散步1 小时左右。
  11 点半左右,享用早午餐。
  冲个澡后,12 点多进录音室。
  专心作曲到晚上6 点。
  6 点用餐。无论肚子饿不饿,强迫自己一定要吃晚餐。
  7 点半再回到录音室内作曲,直至凌晨12 点或1 点左右。
  接着,喝酒缓和紧绷的神经,做做伸展运动放松身体。
  躺在床上看书,准备就寝。大约凌晨3点半至4点左右入睡。
  若再认真一点,也可以不吃晚餐一直做下去,或彻夜赶工。但是,这么做的后果将导致负荷过重,隔天的效率一定会降低。作曲家如同马拉松选手一样,若要跑完长距离的赛程,就不能乱了步调。
  借助固定的步调,制造出容易保持专注的工作环境,并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如此一来,就几乎不全受到情绪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了。
  10天内写出11首三管编制的交响乐团版配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就是如此实现的。
  《哈尔的移动城堡》的电影配乐创作有如神助,是理想中的工作情况。然而,并非每次都能如此顺利。
  以一首主题曲连贯整部片子
  一般而言,最主要的主题曲出现的地方并不是很多。然而,在《哈尔的移动城堡》的33 首配乐中,虽然每一首都经过编排,仍出现了18 首主题曲。这是宫崎导演的意思。但讨论这部电影的配乐时,宫崎导演对我提出一项新的要求:“ 我想以一首主题曲连贯整部片子。”
  导演在电影印象音乐专辑《哈尔的移动城堡交响组曲》完成后,才提出这项要求。《哈尔的移动城堡交响组曲》请来知名的捷克爱乐管弦乐团(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担任演奏,并在伦敦的艾比路录音室(Abbey Road Studio )进行混音工程( 最后的音乐修整),这是当年因甲壳虫乐队录制专辑而声名远播的录音室。不仅如此,录音师还是原本担任我的助理录音师的赛门·罗兹(SimonRhodes ),他自己闯出名号之后,现在正在帮约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 )录制《哈利·波特》的配乐。尽管有着如此豪华的阵容,宫崎导演仍然提出新的要求,让我的自信心稍微受到打击。
  两个小时的时间就以一首主题曲连贯?这可是相当大的冒险。作曲时,让主题曲本身可以听起来悲伤,也可以听起来喜悦,然后再将主题曲做出各种变奏。的确是有这种做法没错,但变奏的曲子最好不超过整体配乐的三分之一。
  电影中,苏菲的年龄一下子由18 岁变成90 岁,这是宫崎导演最在意的一点。人在转眼间变老,而且随着场面变换,容貌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一下子年轻,一下子又变老。宫崎导演清楚地指出,为了让观众从头至尾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就像苏菲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心意一样,希望音乐也能有一贯性。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交响组曲》里,已录好了苏菲的主题曲……但我感到相当的泄气。
  然而,我只是负责配乐工作,即使参与制作一部电影的时间再长,顶多也是半年至一年。但是,如果导演从策划阶段就开始参与的话,再怎么短也有两年或三年的时间。如果是宫崎导演的话,想必构思这部电影已经长达四五年( 以想法成形的那一刻算起,甚至可能长达了10 至20 年)。最了解整部电影的人非导演莫属。除了对导演表示尊敬之外,同时也是出于信赖。我认为应该在自己最大限度内,尊重导演的要求。这就是我对于电影配乐的基本态度。
  因此,虽然感到泄气,也要让自己打起精神,重新创造一首用来连贯全片主题的旋律。
  与导演的这次对谈是在2003 年11 月。来年2 月,我带着3首写好的候选曲,出发前往宫崎导演的工作室。一直以来都是让导演听试听带,但是这次我决定亲自以钢琴弹奏,我的直觉告诉我这种呈现形式的效果会比较好。
  在宫崎导演的工作室“豚屋”里,包括宫崎导演在内,制作人铃木敏夫、音乐总监稻城先生都已经在那里等候。我的心情相当紧张,而且宫崎导演甚至煞有其事地将椅子搬到钢琴旁边来坐,让我担心自己心跳的声音会被他听见。
  于是,我首先弹奏第一首曲子。弹完后,宫崎导演用力地点头微笑,铃木先生也像是还可以接受的样子,我松了一口气。
  趁着这个气势,我更改了弹奏乐曲的顺序,先弹了原本排定在第三首的曲子。
  “嗯……顺序或许稍微有些不同,但我也做了这样的曲子。”
  我连与宫崎导演互看的勇气都没有,直接对着钢琴的琴键就弹了起来。
  这首华尔兹的难度不是很高,但我却在弹奏的中途卡住而停了下来,当时的心情如同是考生一般。在极为紧张的状态下弹完后,制作人铃木敏夫将整个身子往前倾,两眼炯炯发光地说:“ 久石老弟,这首有意思!嘿,宫崎导演,蛮有趣的吧?”宫崎导演一副难以判断的样子,笑着回答说:“ 这个嘛……”导演下一秒钟马上对我说:“ 可以再演奏一次吗?”这时候,导演眼里已经收起了笑意。
  第二次演奏结束时,两人同时开口:
  “好!这首好!”
  “与以往的都不一样,这样的曲子。”
  之后,我又被要求弹奏这首曲子好几次。虽然这几个月来过得水深火热,但所有的痛苦在这一瞬间都变成完美的结局,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了。迄今为止,我为宫崎导演制作过好几部电影的配乐。我知道只要有一次作得乏味无趣,下次就再也没有合作的机会。接工作时,我都是抱着这种没有退路的心情,每次皆全力以赴。辛苦归辛苦,但这份无与伦比的喜悦会让所有的付出不会白费。

推荐访问:连贯 全片 一首 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