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分析与对策探讨_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策

  摘 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立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目前河南既面临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应立足于省情,从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努力,积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结构的顺利转型,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民
  作者简介:白小明(1970—),女,河南武陟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等。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5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10-02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既有利于河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又有利于河南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有利条件
  1、众多的政策利好
  2003年以来,中央扶持“三农”的政策持续加强,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各类补贴不断增加。随着“三化协调”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还将以更大的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对河南来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要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这为河南省走具有中原特点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再加上中部崛起战略向纵深推进,河南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
  2、难得的市场机遇
  从国际上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持续增长以及异常天气、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供需平衡存在被打破的风险,全球农产品价格在长时期内将存在较大的上涨压力,这给农业大省的河南提供了难得的全球市场机遇。从国内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开始从“吃饱”到“吃好”、“吃得健康”转变,进而导致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农业产业不断升级。河南地处中原,绿色、生态农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这将给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带来强有力的国内市场支撑。
  3、迅速发展的农业生产
  近几年,河南农业发展迅速。2011年河南农业增加值3512.06亿元,比2010年增长3.7%;粮食连年增产,2011年河南省粮食总产达到1108亿斤,总产达到增产、连续6年超千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稳步提高,肉、蛋、奶、菜产量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进展,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约3020亿元,比2010年增长20.8%。河南已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全国第一肉制品生产加工大省,使得农产品实现了由农田到超市再到餐桌的转化和增值。河南农业已经完成基础积累,迈入“以存量换增量”、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阶段。
  4、稳步提高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从2010年以来,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开始驶入快车道。2010年与2011年,扣除物价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11%与12.7%,增长速度分别超过城镇居民收3.8与4.3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电网、公路、沼气、危房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二、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不利因素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农村和农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收人稳步增长,但是,就目前来看,河南的农业无论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还是在经济效益、贡献率等方面,都与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距甚远,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1、粮食生产弱质、低效,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河南是粮食大省,但农民种粮积极性却不高,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种粮效益低下。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对种粮农民进行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水稻种植保险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政策,粮食收购价格持续低位略有提高,种粮效益有所提高,但与农资价格、劳动力工价上涨幅度相比严重失衡,与农民种粮的期望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农民为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放弃粮食作物生产,或改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或从事养殖产业,或外出务工等。
  2、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仍然薄弱
  近几年,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凸显了河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一是设施老旧。由于年久失修,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严重减弱。二是投入不足。“靠天”吃饭意识仍然较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个别地方一个村没有一眼机井,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十分脆弱。三是管理无序。由于当前农业生产呈一家一户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局面,水利设施在运行中存在只用不修、管理“空当”等现象,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使用机制亟待规范。四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2010年河南农业机械化播种与收获的农田仅仅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3.6%与51.8%。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障碍。
  3、农业科技发展不足
  现代农业依靠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来支撑,但河南农业科技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据统计,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仅52%,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农业科研资源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农业科研低水平重复问,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中对一些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的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人员数量不多,知识结构老化等诸多问题。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制约了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推荐访问:河南省 对策 探讨 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