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 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演变的特点

  摘要:在不同历史阶段,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随印第安问题和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同化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60年代以后,由于受民权运动和多元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朝着鼓励教育自决,尊重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育政策 印第安人 美国
  
  从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到20世纪末的200多年时间里,联邦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是不断变化的。综观各个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可以看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随着联邦印第安政策的调整而变化
  
  众所周知,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政治的需要,任何社会都不例外。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就是联邦印第安人政策的延伸,它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变化。
  从美国独立到19世纪70年代,联邦政府把印第安部落看作“平等”的政治实体,对印第安人采取文明开化政策,希望把印第安人改造成文明人。于是联邦政府与部落签订协议,援助印第安人教育,同时支持教会各派别建立教会学校,让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成为文明人。
  19世纪末,联邦政府完全控制了印第安部落。“平等”的政治关系改变后,联邦政府试图对印第安人实施强制同化政策。1887年国会通过《道斯法》,教育政策也随之调整。具体表现为联邦加强对教育的管理,为印第安人设立学校,其中保留地外寄宿学校制度把强制同化政策的功能发挥到了极点。
  20世纪30年代,在科利尔等人的领导下,1934年颁布《印第安人重组法》,主张恢复部落制,帮助印第安人重建部落政府。自此,美国实行了半个世纪的强制同化印第安人的政策宣告结束,印第安人与白人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教育政策开始重视印第安人的利益,如重视为印第安人培训教师,建立社区全日制学校,改革教育内容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了30年代的印第安人政策。联邦政府开始对印第安人实行部落终止计划,取消印第安人的特权,把印第安人从保留地重新安置到城市。教育政策适应这一变化,对印第安人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尽可能适应城市生活。
  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印第安人要求自治的呼声高涨。1968年林登・约翰逊总统把印第安人自决作为印第安人政策的新目标。从此,联邦印第安人政策向“自决”方向迈进。1970年,尼克松政府宣布了鼓励印第安人自决的政策,根据这一精神,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印第安人教育的立法,其中包括《印第安人教育法》、《印第安人自决和教育援助法》等等。
  
  二、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受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影响
  
  联邦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受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影响。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后,因政事繁多,无暇顾及教育,所以在建国初期,保留殖民地时期的传统,由教会办教育。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受其影响,早期教育主要由教会负责。南北战争后,联邦政府逐渐过问教育事业,各州相继实施强迫教育。同样联邦政府削弱教会对印第安人教育的控制权,加强对印第安人教育的管理,为印第安人设立学校,实行强迫教育。
  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高涨,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已经不适合现实的需要,主张尊重儿童的兴趣,从活动中学习。科利尔和贝蒂被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深深吸引,对过去的印第安人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主张印第安人的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实行跨文化教育。
  20世纪50年代,科技水平迅速提高,高中课程转向强调学术,鼓励有才能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在其影响下,汤姆森执政时期制定夏日计划。计划规定在寄宿学校中减少职业培训,加强学术教育,鼓励优秀的印第安学生上大学。60年代末70年代初,受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国家开始重视处于不利地位的少数民族教育。印第安人的教育得到关注,要求自决的呼声越来越高。
  以上可以看出,印第安人教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国家的教育状况,且与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
  
  三、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在剥夺和接纳印第安文化之间来回摆动
  
  联邦政府在对待印第安人文化上不断反复。欧洲殖民者入侵前,每个印第安人群体有自己传统的教育形式。他们通过家庭和部落教儿童生产技能和生活经验,教育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
  早期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尝试同化印第安人和破坏印第安人文化。从最初与白人签约,印第安人就面对白人的语言、行为方式、衣服和宗教等。在白人与印第安人签订的许多协议中,规定为印第安人提供教育供给,美国政府用这些资金为教会建立或继续利用以前的教会学校。1879年联邦政府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保留地外寄宿学校制度,迫使印第安人的孩子们与他们的父母分离,到远离保留地的寄宿学校学习。在寄宿学校里,孩子们如果说印第安人语言或有任何应用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的行为就要受到惩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印第安人传统文化迥异于美国主流社会文化,致使同化政策收效甚微,而且使寄宿学校中的一些学生丧失了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成为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人。
  因为强制同化政策在消除印第安人传统文化上以失败告终,所以联邦政府开始改用新的策略。1934年国会通过《印第安人重组法》,扭转了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开始重视印第安人文化。在科利尔等人的努力下,借鉴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引进人类学,帮助理解印第安人文化,形成跨文化教育思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联邦政府抛弃了30年代的跨文化教育思想,又回到了同化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他们制定纳瓦霍计划和夏日计划等对印第安人进行职业培训,让印第安人学习主流社会的文化,尽可能适应城市生活。印第安人传统文化又被剥夺。
  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总趋势使美国联邦政府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印第安人的利益与实际情况。1975年政府颁布的《印第安人自决和教育援助法》,鼓励部落管理学校,重视印第安人传统文化,帮助印第安年轻人既适应主流社会也不放弃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
  
  四、对印第安人的教育管理权历经部落―联邦―州―部落的艰难历程
  
  白人入侵之前,印第安人教育的管理权在部落手中,部落承担教育部落成员的任务。美国建国后,联邦政府逐渐干预印第安人的教育。从1794年开始,联邦政府与部落签订协议,部落割让土地给其他美国人,美国联邦政府为其提供教育设施。1802年开始,国会为印第安人教育拨款,资助教会团体建立教会学校。1824年建立专门的印第安人机构――印第安人事务局,隶属国防部。但是19世纪70年代以前,印第安人的教育主要受教会控制,联邦政府不太重视教育,教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19世纪70年代以后,联邦政府逐渐削弱教会的权力,为印第安人建立学校体系。联邦政府为印第安人建立上百所寄宿学校和日间学校,主要进行职业和技术培训,希望使印第安人融入主流社会,成为有劳动能力的美国公民。
  20世纪初在寄宿学校衰弱的同时,公立学校印第安学生人数上升。联邦政府先前制订的法律不适用于公立学校,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需要调整。1934年《约翰逊・奥马利法》,授权内政部长与州政府就印第安人教育签订条约。1950年第81-874号公共法(又称《影响援助法》)出台,该法授权联邦为公立学校中的居住在托管地区不缴纳州财产税的印第安青少年服务。联邦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为印第安人教育提供资金,它把制定教育标准、政策和教学方式的权力授予州。
  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高涨,印第安人的教育得到人们的关注。70年代出台的《印第安人教育法》和《印第安人自决和教育援助法》,鼓励印第安人教育自决,允许部落重新获得教育控制权。
  纵观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不难看出20世纪60年代以前,虽然在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印第安人教育新政,但同化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消灭土著文化,把印第安人改造成为美国的合格公民。他们不考虑印第安人的感受,为印第安人办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受民权运动和多元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联邦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朝着鼓励印第安人教育自决,尊重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Margaret Szasz.Education and the American Indian:The Road to Self-Determination[M].Albuquerque: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1999,P61―P126.
  [2]Stan Juneau.A History and Foundation of American Indian EducatioPolicy.http:www.opi.state.mt.us/PDF/IndianEd/IndPolicyHistory,pdf,P9―P30.
  [3]http://www.省略/in dianed/history.htm.
  [4]李剑鸣.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美国史,1994,P60―P73.
  [5]李剑鸣.文化接触与美国印第安人社会文化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3),P17.
  [6]李胜凯.论早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开化”政策[J].山东师大学报,1997,(5),P49.

推荐访问:联邦政府 印第安人 美国 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