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观念【汉英词语中的平等观念】

  摘 要: 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词语具体表现其中的一些社会特征。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平等观念的文化内涵在一些词语中有所表现。认识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表达平等观念的词语更有利于促进汉英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 汉英词语 平等观念 文化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词语是语言的外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语言中的词语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而也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词语中可以看到社会关系在文化中一些具体表现。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其中一些词语对于文化内涵保留得相当丰富。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最常见和熟知的一些词加以分析,来探讨词语中包含的平等观念这一类文化问题。
  当谈到英语中的亲属关系时,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英语语言中表现亲属关系相对简单,再联系到政治上的基本常识,虽然可能不存在某种偏见,但是对英语语言中的亲属关系作出进一步的评价是,但是英语语言的亲属关系表现出英国人的人际关系淡漠。从英语语言来这样解读英国社会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误读。真正意义上的英国人际关系表面的“简单化”实则是一种亲情平等观念的外在体现。单单从一个词如aunt或者uncle来诠释英语语言中所蕴含的人际关系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这样的解读正如我们试图从cat这样的个体来解读它所属的科属一样困难。再如解读mouse的意义有可能指计算机中的一种辅助工具而非仅指这样带有长尾巴的小动物本身。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文化中表达亲属的优势,其在于精确地分解了我们社会关系中的族群或群体,使社会族群或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了他应有的位置,而这种显见的地位序列正暴露了我们中国的先民们从一开始就有的很强烈的权力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观念贯穿于他们的子民们,人与人之间必须有等差级别。正如孟子所言:这种观念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造成人际关系稳定中的不和谐因素的存在,造成表象上的均级平等而实质上的差级不平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在这样一种简单的社会族群关系中一位个体的地位是较为至上的,而在一个复杂的婚姻关系所生产的大族群关系中,这位个体将会沦为族群关系的低层。英语中这种表现平等的词还有一个典型,就是marry这个词,marry所含有的关系是双向平等,而不像我们汉语词中的“嫁、娶”,“嫁、娶”非常明显地表现了一种男权思想与压迫不平等观念。虽然事实上英国的婚嫁也是女到男家,而且女方的姓要改为男方的姓,但至少可以说平等的思想还是从一开始根植于生物意义的人心中而非社会意义的人心中。
  像这样的社会关系中能充分表现人际关系的词语,汉语中还有“他、她”,英语中有“he,she”,现在看来这两对词语是对应的。但在汉语发展的早期,“她”字却是没有的,遇到表达女性的活动或是女性专属的东西,也只有一个“他”字来完成。直到“五四”运动,由鲁迅等人发起的文学革命,实际上也是对人际关系在语言中的一次小小的革命,造出了一个“她”字,甚至还有指称女性第二人称的特殊用字“�”。在这次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从这层语言学意义来看,明显是男权社会。这一个字的出现让我们思考:几千年的中国难道就没有注意到人类社会群体的另一半的存在,中国社会完全是处在单性社会外交之中?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不少伟大的女性,或是女性活动家存在。如女皇武则天、文学家李清照等人,但她们无法凭自己弱柔的力量颠覆强大的男权一统的社会。因而没有出现过为女权而呼的一个可以表达自我心曲的女性用字。而在英语中,对女性地位表示尊重的专属用字一开始就出现了,虽然英国的文明史留下的痕迹从方方面面表明它也是一个十足的男权社会,但就是这个小小字眼的存在为女性二十世纪发起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埋下了伏笔。
  在人际关系的称呼语中,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合称时,汉语和英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汉语中习惯说“你我他”,“我和你”及“我和他”。这里面表现出来的是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某种潜在的意识。“我”总是处在话语的中心位置。中国的哲学思想强调“和”与“仁”,谦让似乎让我们占尽了礼仪之邦所有的名分。但英语中的“me”却总落在了最后的位置,总能在字词的排列中体现出一丝谦让,总会说“you,he and I”、“you and me”及“he and me”。如萨克雷的《名利场》第三十二章中描写滑铁卢战役中有这么一句话:
  Centuries hence,We Frenchmen and Britishmen might be boasting and killing each other still,carrying out bravely the Devil’s code of honour.
  译文:几个世纪之后,我们法国人和英国人或许仍然在夸耀武力,相互残杀,勇敢地捍卫着魔鬼制订的荣誉法典。(贾文浩译)
  这句话是作者站在英国人的立场上看待这场战争的,但却把他们英国的老敌手放在前排就坐,这样做从文字层面给法国人以足够的尊重,尽管内心当时在恨着他们。在使用汉语描述时,我们就要把它们的顺序颠倒过来,不然会给中国读者造成误解。但上面的译文恰恰忽视了这样的文化差异,把说话主体的身份弄混了,说话主体竟成了法国人。
  再如现在大家习惯在开会庆典时开场白说“女士们,先生们”,看似在中国对女士们是尊敬的,实则是舶来品,是女权运动与“英语帝国主义”共同作用在中国的词语产物。但从英语词语角度看,确实包含了对女士的尊敬。还有一句常说的话:女士优先(Ladies first!),那么在英语文化中女士真像语言所描述的那样,事事都能得到照顾吗?其实这是英语国家人对成年女性从语言角度的安慰,其社会的主角从男女两性来看,实质还是以男性为中心。因为在他们对子嗣的称呼中,即男孩与女孩的重视程度中又表现出是以男孩为中心。因为他们总是说:boys and girls,而不会说girls and boys,这和汉语在此意义上的称呼不谋而和,因为汉语中也习惯说:男孩和女孩或男女(老少)。
  总之,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所表现的文化中的平等观念或是不平等观念各有千秋,不能说绝对的孰优孰劣,或是哪个观念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得更加平等。汉英两种语言所表现的平等观念有其更为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还需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更多地了解汉英两种语言中词语中包含的文化问题,更有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与交流。
  
  参考文献:
  [1]何云波.中西文化导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辜正坤.构建语言学文化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英]萨克雷著.贾文浩,贾文渊译.名利场[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汉英 词语 平等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