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折射文化差异]

  摘 要: 习语是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自然沉淀形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本文拟从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两个方面对英汉习语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两国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价值观 风俗习惯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浸透了民族的文化。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民族文化的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是词汇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使得多数习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些学者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寓言神话方面对比英汉习语的差异。本文就主要从人生观和风俗习惯两个方面对英汉语习语及成语的文化涵义上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其文化差异。
  1.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受民族心理状态的支配。民族风俗是丰富多彩的,它构成了习语丰富的底蕴,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本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在习语形成过程中风俗习惯所打上的烙印。
  1.1饮食习俗
  汉语习语“小菜一碟”和英语习语a piece of cake(一块蛋糕)都表示一件事情很容易。在这种意义中,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含有“容易(或轻松愉快)的事情”之意。但在习语中,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的表达采用的形式完全不同,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品,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所以他们就用a 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在中国,蛋糕在近百年才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一种比较高档的食品,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吃到。而小菜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正是由于这种饮食风俗习惯的不同,汉英习语在表达同一种源于饮食文化的意义时,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
  1.2动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拥有现代化的机械之前,动物给予人类的恩惠是不能衡量的。由于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在英汉两个不同的民族里起着相同作用的动物是不一样的。在英国,马的作用高于其他动物,人们对马的特殊感情在习语中常常流露出来:a willing horse,be on the high horse,hold your horse。可见,由“马”构成的英语习语是很多的。对中国农民来讲,最好的帮手莫过于牛,他们质朴的语言道出了牛在心中的地位:“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一头牛,半个家”。甚至以上由“马”构成的英语习语都要译成汉语中的“牛”。这是因为他们早期用马耕地,因此选择horse作喻体,而中国人用牛耕地。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语言中的反映。
  2.人生观
  在王振亚编写的《实用英语语言文化》中介绍了张岱年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一个六分说。“这六分说具体分为物质、社会制度与组织、科学与艺术、语言与其他交际系统、习俗与行为模式、价值系统(包括世界观、民族性、审美标准及思维模式)。这六个成分或层次概括了人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特征把人与动物、自然界区别开来、很自然它们就构成了广义的文化”。[1](P2)下面以人生观念上的差异为例加以说明。
  2.1个人与集体
  中国人善于统筹兼顾,注重集体综合性,即在考虑问题习惯将事物的各个方面视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毛泽东主张“为人民服务”、“人多力量大”。“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问题”。[2](P110)所以中国人崇尚的是社会主义,注重的是团结有爱。如:“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硬如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等。
  而西方人可能受到文艺复兴时期唯意志论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中往往更强调“个体性”,体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并强调要享受生活。如“the pursuit of happiness”、“Eat,drink and be merry,for tomorrow we die.”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及时行乐的思想。
  结合上述例子,可归结出中西方人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常表现为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取向上的差异。中国人崇尚“人伦本位”,“人伦本位可以说是群体本位,或换一种更现代的说法,就是集体主义,以他人为参照,领导、家属、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等组成一种群体‘磁场’,似乎做什么事总离不开这一磁场的影响”。[3](P261)而英美文化的主线均是个体主义。
  2.2人与自然
  中国哲学中最主要的两大系统儒家和道家都把论证“天人合一”的理论作为他们的目标,并用这种关系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构成了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和谐、对立统一、顺乎自然、顺应自然的特征。汉语成语、习语、谚语中出现了许多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例子。谚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强调了自然与人为的紧密结合。如此“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协调和感恩,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为其文化的价值基础。
  西方文化强调天人对立,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由此而形成了英美人勇于开创,积极进取,凭借人类的智慧去征服自然,主宰天地的人生观,故英语有习语“Knowledge is power.”,“I will try.”,“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steal a march on”,“stand on one’s feet”。西方文化精神推动了英美人对权利的崇拜和对外在物质经济的追求,形成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信条。
  3.结语
  文化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社会成员长期从事某些活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处世方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民族性、民间性、整体性、比喻性的特点。各民族自身及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季节更迭、气候变化、社会文化背景构成了各民族自己的文化。了解和弄清这些特点是学习和研究英汉习语的重要前提,忽略了对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了解和研究,就会影响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习语。
  
  参考文献:
  [1]卢秋田.差异――一位中国大使眼中的东西方思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谢华,毛海风.英语谚语与西方个人主义及其价值取向[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

推荐访问:文化差异 英汉 折射 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