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和我们_街头错别字作文400字

  眼下,高考作文对待错别字的问题相当严肃,有的地方老师把每个错别字扣一分,对此人们众说纷纭。去年,我参加了学校校本部举行的“祖国好,家乡美”作文竞赛评分活动,我发现有诸多学生的作文材料、立意和构段都很好,就是错别字相当多。我把这种情况告诉了主持人,他却毫不在乎地说:“错别字,在作文中的比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当时有些失望,但又没好说什么。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汉字规范书写责无旁贷。规范运用汉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是在维护汉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威。而眼下,学生的错别字有增多趋势。据一位参与高考语文批卷的老师说,这些年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几乎是一年多于一年,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四五个字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错十几个字是普遍情况。这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针对目前这种现状,相关人员设计了一些简单调查问卷,在学生中展开访问。根据学生们的回答,从中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大部分学生很肯定小学老师的纠错影响。如果小学老师对待错别字很重视,有严格的纠错措施,那么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错别字明显要少得多。父母基本上对待孩子的错别字是口头警告,没有进一步的举措。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痛下决心要杜绝或者减少错别字,有一部分是缘于尝试失败。多数学生认为多看课外书可以多认识一些生字,减少错别字发生的几率。
  就导致写错别字的原因而言,有的学生认为写错别字的主因是对字的记忆模糊不清,没有真正深入认识这个字;有的学生认为写错别字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生字懒得,以同音字取而代之;有学生认为写错别字是因为根深蒂固的第一印象错了,就一直错下去;也有学生认为出现错别字的多寡和写字速度成正比;还有学生认为和广告错字误导有关,甚至和懒散的性格有关……
  如何才能有效减少错别字这个问题,学生的建议甚多。有的说可以制订一本个人错别字大全;有的说一旦发现错别字订正十遍或更多,总之严惩,加深印象;有的说要规范社会用字,减少视觉污染;有的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说放慢写字速度,仔细检查,等等。
  学生平时常写的错别字大致归类如下。
  (1) 同音混淆。同音错别字是最常见的错别字,也是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例如,仅管(尽管),启图(企图),废尽唇舌(费尽唇舌),奋怒(愤怒)……同音错别字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学生的无意识错误,他们长期以来形成根深蒂固的错误印象;另一类则是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导致而成,平日写作时遇到某个生字不知如何书写时,他们懒得动手,而是用同音字取代,明知不对依然这样写,属于有意识的错误。
  (2) 形近混淆。形近错别字据调查下来乃是错误的第一印象导致,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可以说根深蒂固,极难更正。例如,“滴、谪、摘”,有学生会固执地把这类字的右半边写成“商”,屡教不改!而“视、�、禅”这类字的偏旁多加一点则是屡见不鲜!
  (3) 偏旁混淆。受到某些同偏旁联绵词(如蝴蝶、旖旎、仿佛)的影响,学生常常会把不同偏旁的词语写成同一个偏旁。例如:谨慎,把“慎”写成言字旁;疲惫,把“惫”写成病字头;枷锁,把“枷”写成金字旁。对此类错误,教师可以从汉字的构造入手,解说偏旁的表意功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枷”,意指“旧时套在罪犯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所以这个字偏旁是“木”。
  (4) 同音且意义相近。学生想当然的把自己的理解放到词语的解释中,导致了这一类的错误。例如:川(穿)流不息,再接再厉(励),走投(头)无路,直截(接)了当。换作括号内的字词义似乎也能说得通,所以这类错别字的比例也很大。纠正此类错误,必须让学生理解词的本义,比如“川流不息”,意为“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所以是“川”。
  (5)不规则简化字。社会上屡见不鲜的不规则简化字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比如“停车场”的“停”,写成“亻丁”;“餐厅”的“餐”,简写成这个字的左上部分。
  (6)谐音。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深受网络语言影响,喜欢用谐音。例如:木油(没有);稀饭(喜欢);油墨(幽默);果酱(过奖); 表 (不要),比如“表太好”,就是“不要太好”的意思。驴友(女友)。这类错误反映了一些学生对待汉字的态度不太严肃,喜欢用谐音,能省事替代就好,这种缺乏是非观念的糊涂,对文字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淡薄,比写几个错别字更有害。

推荐访问: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