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编一首诗(现代诗)_论初中现代诗的形式教学

  新课标的要求主要是趋于内容上的,情感、意境、形象这些范畴都更多偏向于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对其文学体裁来说目标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对于诗歌来说则不是样子。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最大的成就并非是在于内容,中国的现代诗并非是从文言文到白话,从整齐的句式散化那么简单,现代诗歌形式的突变才是诗歌的一次大飞跃、大突破,如果稍微研究一下“现代”这个词,就能轻松获得这样的结论。
  传统的现代诗歌的教学上课,都是很常规的授课方式,和授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的课文没有不同,这就忽略现代诗歌的特殊性。很显然的是,现代诗的文字排列方式就大不同,形式的意义是非其他文学样式可同日而语的。在传统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先向学生介绍清楚作品创作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方式进行引导,其实这种“知其人论其文”对于现代诗是相当行不通的,当然对某首具体的诗歌是有帮助,但是对整个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无疑没有什么益处。更多时候,我们在课外阅读中,甚至是在考试中遇到的现代诗,都不可能给学生详细的写作背景,这时让学生能自主的理解作品内涵,体验情境和形象就相当难实现了。课标中“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其实不应该当做是一个要求来看待,而应该把它看着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很多从字面上无法理解的句子和整体意象的钥匙。从这个方向上,我们教师必须加深对现代诗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形式的认识,想给学生一个房间时,首先还要给学生一把钥匙……
  毕竟,诗歌是一种最为重视形式,有时甚至是形式的意义大于内容的文学体裁!与传统的文学相比,现代诗在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了剧烈的变化,这点教师必须重视。正如著名诗歌理论家袁可嘉先生所总结的,现代诗的新手法在广度和深度上对传统文学都有所超越,诗人的表现法增强了艺术表现的真度、深度、力度和新度;自由联想和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戏剧性叙述法、时空蒙太奇、内心独白、自由诗体、意识流技巧、意象的特殊营造、梦幻和荒诞手法都有一定成效。可以发现,现代诗的新手法很多方面都实现了对艺术规律的突破,产生了飞越。教师还是把自己关在传统文学的小屋子里,就难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实现让学生对现代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真正的学习目的。课标中,“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就只能当做一句空话了。
  可以这么说,传统的初中的现代诗的教学对学生欣赏能力的益处是不大的。在历年中考中也出现了不少现代诗的身影,如有一年就选了现代著名诗人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选了其中的两节“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在把头转向身后/它把头转了过去/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你应该走近它/你走近它便会发现/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我相信很多学生考试中看着这些诗句一下就蒙了,这首诗歌究竟要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呢,向日葵的形象很难把握住。回想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比如何其芳的《秋天》,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和《阳光中的向日葵》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差距也太大了。如果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出来的学生,想用情感和情境的套用来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必须在掌握诗歌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才可以找到理解的可能性,回到袁可嘉先生的总结中,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歌正是用了 “意识流技巧,意象的特殊营造,梦幻和荒诞手法”,这在我们授课中给学生讲解了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带领学生走在欣赏现代诗的正途;如果你的答案的否定的,那么对不起,快来改变你的教学方式,不要就一首诗而一首诗,一定要从总体的文学体裁特征着手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特别是针对像现代诗的形式这样的困难课题时,教师的作用将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最好能向具有这方面的学者专家和具有深厚现代诗创作体验的诗人请教,获取专业的知识,学校也可以设立课题召开教师的研讨会,请名家来讲学,相信不管这对教师的学识提升,还是学生日后的发展都有大的裨益!

推荐访问:形式 初中 教学 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