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填空测试构念的研究述评】 构念效度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两种完形填空测试构念模式,即综合语言能力观和低层次语言技能观的基础上提出:实践中,后者更适合作为完形填空测试的构念;但根本上看,完形填空测试构念可以理解为低层次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 完形填空测试构念 综合语言能力观 低层次语言技能观 低层次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一、引言
  构念,最早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对某一学科研究领域内的模糊或抽象因素进行概括或概念化之后而产生的一种理论构想或心理特性”[1]。在语言测试的领域中,构念指“关于语言能力理论所假设的能力或特征”[2]。与此相关的另一概念――构念效度指“测试成绩与我们基于能力理论或构念所作出的预测相一致的程度”[3]。要确保一项语言测试具备构念效度,首要前提是要给它所要测量的特定的语言能力下一个可操作化的科学定义,这对于语言测试的合理设计和语言教学的有效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完形填空测试的构念。完形填空测试“要求测试者补全某个语篇中被以任意比例或固定比例删掉的词或短语”[4]。一开始它是作为一种测试文章可读性的手段,而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项语言测试中。完形填空测试衡量的是什么能力,这个问题一直是完形填空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出了理论阐述,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式:综合语言能力观和低层次语言技能观。本文对这两种模式逐一介绍,并对各自的优缺点加以评点,最后就完形填空测试构念的正确理解提出看法。
  二、综合语言能力观
  自从Taylor于1953年引入完形填空这一全新测试方法以来,很多研究者展开了针对完形填空测试信度和效度的实证研究。多数研究得出相似结果,即完形填空测试同标准测试及其各分项测试如听力测试、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和口语测试之间存在高相关性[5]。因此,基于完形填空测试与其他效标量数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不少研究者提出完形填空是一种“衡量语言整体能力的综合测试”(an integrative test of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6]。Oller认为完形填空受语句范围以外的制约,其衡量的是高层次加工能力,因此体现的是综合语言能力[7]。
  区别于衡量确定性单一能力因素的测试项目例如听力测试、阅读测试或写作测试,完形填空测试涉及的能力构成相对复杂,难以把握。该观点为其提供了概括性的理论阐释,并且解释了完形填空测试与其他效标量数之间的高度相关性这一现象。然而,该观点却没能提供一个关于完形填空测试构念的可操作化定义,过于模糊和抽象,不易具体把握和实际操作。比如,所谓的“综合”到底涉及多大的范围和何种表现形式。因此,测试工作者将会因为缺少一个详细的构念解释分析细则框架作为参照,而难以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完形填空试题。
  三、低层次语言技能观
  在综合语言能力观日渐盛行的同时,另有研究者[8][9][10]通过研究测试方法变量如篇章难度、挖空比率和评分标准对完形填空测试的影响,发现这些变量对完形填空测试效度有显著影响。例如,完形填空受挖空比率的影响,说明其同样受到语句范围以内的制约。因此Alderson得出结论,完形填空测试本质上受语句层次的制约,衡量的是低层次技能比如语法和词汇[8]。Purpura通过分析完形填空测试的内在结构发现,其大部分题项考查的是词汇意义,通过实义词和功能词分别考查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通过情态动词和逻辑连词考查语法意义和形式。因此他得出相似结论,认为完形填空衡量的是“语句层次内以及超语句层次上的语法知识中两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成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0]。基于Purpura提出的语法知识模式,Saito将完形填空测试涉及的能力因素划分为四个模块[11],依次如下:
  1)词汇形式(lexical form):“帮助我们理解且运用那些为语法编码而不是标明意思的词的特征”[10](P25),简言之有关“词的语法结构”,比如词的拼写、词性、不规则词形、构词方式、可数性、性别限制、同现限制和惯用语等。例如:
  Mary gets along with her roommates well.
  A.of B.for C.with D.to
  2)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有关“词的字面意思”。例如:
  He must use the sounds of speech to identify the words spoken.
  A.locate B.identify C.reveal D.discover
  3)衔接形式:(cohesive form):“帮助我们运用语言的音位、词汇和形态句法特征来理解并表达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上的衔接关系”[10](P27),比如逻辑连接词、代词指称对象和省略表达等。例如:
  Language i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but it is much more than that.
  A.so B.but C.or D.for
  4)衔接意义:(cohesive meaning):“通过衔接形式而指明的同一语境中与之相联系的指称意义”。例如:
  ...It is an immensely complex process that we take for granted...
  A.prospect B.progress C.process D.product
  该观点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将完形填空测试涉及的技能因素分门别类,提供了完形填空构念的可操作化定义,使其易于把握和操作,有利于提高构念效度且便于分析评估。具体来看,该观点以意义和形式为范畴的分解方法体现了完形填空重在考查篇章内容和内在关系的特点,其中意义类题目测的是词汇的字面意义和指称意义,即实词,与文章传达的内容有关;形式类题目测的是词汇形式和衔接形式,即虚词,与文章里传达内容的语句之间的关系有关。然而,该观点对于各项技能要素的作用范围并未作解释。Oller提出“预期语法”[7],认为受试在做完形填空时会根据原有的语言规则知识对文章的内容和内在关系作出预测从而补全空格。因此,这一过程既涉及技能要素在语句范围内的低层次加工,又涉及它们在语句范围之外的高层次加工。确切地说,完形填空测试展现的是低层次技能要素(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过程。
  四、结语
  以上主要从综合语言能力观和低层次语言技能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完形填空测试的构念。前者认为完形填空是一种衡量语言整体能力的综合测试,侧重过程;后者认为完形填空衡量的是低层次技能即语法和词汇,侧重要素。二者各有优缺点。相对来说,由于低层次语言技能观实际操作化程度高,实践中更适合作为完形填空测试的构念。然而,从根本上来看,完形填空涉及的是一个多技能要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因此其构念可以理解为低层次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Mueller,D.J.Measuring Social Attitudes:A Handbook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6:58.
  [2]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255.
  [4]Henning,G.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M].Boston,MA:Heinle & Heinle,1987.
  [5]Hinofotis,F.B.Cloze as an Alternate Method of ESL Placement and Proficiency Testing[A].Research in Language Testing[C].Ed.J.W.Oller.Rowley,MA:Newbury House,1980:121-128.
  [6]Oller,J.W.Language Tests at School[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9.
  [7]Oller,J.W.Evidence for a General Language Proficiency Factor:An Expectancy Grammar[A]. Issues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C].Ed.J.W.Oller.Rowley,MA:Newbury House,1983:3-10.
  [8]Alderson,J.C.The cloze procedure and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J].TESOL Quarterly,1979,(2):219-227.
  [9]Markham,P.L.The rational deletion cloze and global comprehension in German[J].Language learning,1985,(35):423-430.
  [10]Purpura,J.E.Assessing Grammar[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1]Saito,Yoko.Investigating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loze section in the examination for the 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J].Spaan Fellow Working Papers in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Assessment,2003,(1):39-8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述评 完形填空 测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