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天地宽_因地制宜

  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我们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更充分、有效地给学生施以艺术教育,除了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规范的教育管理和良好的师资条件等因素外,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也是激活艺术学科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县地处大别山的余脉与华北平原交接处,依山靠水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淮河淡水环绕,有“淮河明珠”之美誉。特色鲜明,名人古迹众多,是绝佳的旅游圣地,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甚多。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为我们开展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为了激活课程资源,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使乡土美术文化成为教师开采的重要课程资源。我们根据盱眙本县这原始古朴、独具魅力的乡土资源,经过整合,开展了《如诗如画如歌――山水盱眙》创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气磅礴、雄浑壮阔的山水特色。了解和热爱我们盱眙境内的如诗、如面、如歌的秀丽山水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保存完好的国家重点文物单位“明祖陵”、“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第一山与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八仙台”等、以及盱眙新兴的“中国龙虾节”它已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乡土美术是我们的“根”与“本”,乡土文化所蕴涵的审美成分和它发自自身深处的本体成分,是任何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开发与实施美术乡土课程,对本县教师和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培养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应很好地去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在开展活动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图片资料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同时安排背景音乐、尝试即兴赋诗等练习,力求学生从视觉艺术、音乐、文学的角度对本地山水有一个三维欣赏效果。从多角度创设文化情境,进而在文化情境中欣赏山水盱眙。使课程内容走向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然后带学生亲临现场考察。这些秀丽的山水与古朴的建筑古迹为学生的写生、创作、练习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绘画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绘画的多种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熟悉了盱眙文化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强化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
  开展乡土课程的思考:随着新的美术课程的推进,将注重课程的开放性,课程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此,把我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说出来与同行们进行一次交流:
  ①首先要转变观念,善于研究,教师要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认识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会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部分教师和学生不理解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以为“乡土”是过时的粗俗的艺术,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不容易接受和学习。其实乡土文化是不可被丢弃的真正文化,它是一切生活、艺术、文化的源泉。身边的东西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当我们注意到它的美时,却往往又消失了。
  ②乡土文化资源进入美术课程资源需要有一个开发和运用的过程。对地方文化资源要根据多样化与选择性的原则,经过挖掘、整理、筛选、分类、整合,才能有针对地加以利用。同时教师必须了解本县的乡土文化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利用这些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美术课程资源的结构是单一的。作为教师应该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角度出发去探索新路。把乡土美术课程同国家统一的美术课程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乡土美术课程。在如何拓展美术乡土课程方面我也曾做了一些尝试。例如:选用典型,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可选择富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乡土美术资源,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这些资源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骏,来完善我们的课程结构,循序渐进,逐步开展乡土课程内容。
  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把地方文化资源合理的、有机的结合起来,融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学法内容作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
  ④相对于不同的地方、学校和教师。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会流于机械主义与形式主义。
  在今后的美术乡土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引进美术乡土资源的同时,还需要把现代艺术的美渗透其中,不但要“引进来”,还需要与“走出去”的方法相结合实施教学,让学生看到一个更精彩的美术世界,使美术课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访问:因地制宜 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