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必将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其快捷的信息组织方式、存储方式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等,可以有效地使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增强,促进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的综合发展,使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又直观,从而改进了阅读课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顺利地过度到逻辑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朗读,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形象感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录像,使学生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同步进入语言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美景的录像,让学生饱览那美丽的山、碧绿的水,感受这浩瀚大自然景观的秀丽。这时,笔者因势利导,娓娓描述,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跟着作者已经来到桂林山水美如画的意境中,仿佛看到山水的秀美和灵气。这时,可以把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秀美的字词和句子,如“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水真美呀!”“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显示到大屏幕上,通过示范朗读,指导朗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次次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多媒体创设的情境结合,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一种与大自然美丽奇观交融在一起的奇妙感受,这种可视可感的意境陶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真切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遣词造句,字斟句酌自古就是一代代文学家所追求的境界,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往往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这些关键词句上细细咀嚼、比较、分析和体会,学生的语感定会不断增强。如教学《火烧云》一课,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现火烧云的优美图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用词艺术,使学生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用“红”字,行不行?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当然“红”表示色彩,是静态的,而“烧”表示动作,会给我们一种动感。目的是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通过对图解的仔细观察,再进行词句揣摩,不但加深了孩子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由概括到具体,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观念和认识。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红通通、葡萄灰、金灿灿、茄子紫、梨黄、白茫茫、灰蒙蒙等词语的具体含义。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课文语句那真切的感受
  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再现和感受课文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产生无穷的魅力。如在讲《开国大典》这一课时,首先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场面的壮观和毛主席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时的豪迈之情,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壮观的画面、激昂的音乐、壮美的文字,把学生带入那激动人心的美好回忆。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开国大典的壮观和中国人民的自豪,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课文内容描绘的真切感受。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利用多媒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领悟,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詹天佑》这节课时,先请学生当小小工程师,设计开凿隧道的图纸,然后动画演示。直观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学生个个说心得,然后趁热打铁写下来。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浓厚,既巩固反馈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也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

推荐访问:语言文字 感染力 祖国 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