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和提升策略] 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包括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左右着幼儿当下对活动的兴趣、选择、表现和感受,也影响着幼儿潜能的发挥、自信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及身心健康水平。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重视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致力于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成功经验,习得替代性经验,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馈,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幼儿园体育活动;自我意识;自信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22-04
  
  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运动的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做操时幼儿兴趣索然,动作绵软机械;操场上,投篮筐一字排开,幼儿一个个跃身而上,又一个个失望而下,到第二轮、第三轮投球时,他们已动作无力、了无兴趣了。对此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些幼儿怎么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对运动毫无兴趣?不少研究者针对如何培养运动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诸如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注意对幼儿的评价等策略。这些策略或许行之有效,但笔者认为,如果从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来理解幼儿兴趣的丧失,或许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上把握并解决这一问题。
  
  一、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1〕简言之,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在执行某一任务前,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该任务以及完成的质量进行的自我评估。如果他认为自己能顺利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高,反之则低。
  有的人对各种任务都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种不偏向任何领域的自我效能感称为“一般的自我效能感”,它与“自信”和“自尊”的含义比较相似。但有的人只对个别领域或某些任务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在另一些领域中自我效能感很低,比如,一个社会退缩的幼儿可能在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在社会交往方面却不然,这种情况我们可称他具有“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2〕
  自我效能感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但人们发现难以将其与自信、自尊、“积极的自我意识”等进行区分。参考班杜拉等人的研究,笔者认为,自我效能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自我效能感具有任务指向性,往往是针对某一任务自我效能的评价,而自信、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意识”则是对自我的整体评价和认知,“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与后者的区别更为明显。(2)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自我评价而不是一种性格特征,更具有过程性和可变性,而自信、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是习惯化的个性表现,具有较强的稳定性。(3)自我效能感与自信、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是相互作用的,它常常是后者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一名幼儿对许多事物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信、自尊,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众所周知,自信、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自我的核心构成,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获得这些积极的自我品质一直是教育和个性发展研究中的难题。自我效能感的提出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品质形成和获得的过程,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这些品质。
  
  二、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发生及其价值
  
  自我效能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幼儿活动的增多和思维的发展而逐渐萌芽。最初的自我效能感来自于幼儿对“因果效能”的理解。因果效能的产生是个体知觉自己的活动及其对象引起的效应之间关系的结果。〔3〕这是一种自我胜任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一般而言,不断体验因果效能的幼儿会乐于探索环境,而常常经历失败的幼儿则会产生无效感并逐渐放弃努力。〔4〕这说明两点,第一,发端于因果效能的自我效能感是幼儿最初产生的与自我有关的思维,它先于自我意识,更先于自信、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意识”;第二,自我效能感并不是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幼儿即可运用并发挥这一思维的作用。自我效能感具有原发性和动力性,它不仅决定人当下的感觉,也会影响人未来的发展。
  自我效能感左右着幼儿当下对活动的兴趣、选择、表现和感受。首先,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幼儿对活动的选择。幼儿一般倾向于选择可应付的活动而回避不可应付的活动。例如,当一名幼儿认为自己能胜任积木操作却没有把握与人交往时,他就会选择玩积木,而回避与人交往。其次,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幼儿在不同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思维过程和行为表现。例如上述那名幼儿在玩积木时,他会坚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困难,这种思维过程就是自我促进(self-aiding)式的;相反,在与人交往时,他稍遇挫折就会强化“我在这方面不行”的感觉,从而没有信心也不愿努力,表现出自我阻碍(self-hinding)的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行为效果。再次,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和感受,面对没把握的任务他们会紧张焦虑、不感兴趣,面对有把握的任务则轻松自在、兴致盎然。〔5〕
  自我效能感影响幼儿的健康水平和未来发展。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幼儿潜力的发挥。如上所述,幼儿选择自己有把握的活动而回避没有把握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幼儿潜力实现的领域,经常选择的领域得到较好的发展,而经常回避的领域则受到抑制。如果幼儿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他的发展会很不乐观。其次,自我效能感影响幼儿自信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常常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幼儿会逐渐具有自信、自尊等积极的个性品质,而常常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幼儿则易自卑、焦虑。再次,自我效能感不仅会影响幼儿当下的情绪和感受,还会通过这些情绪和感受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幼儿消极情绪较多,容易焦虑紧张,易患各种心理疾病。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幼儿较少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症。最后,自我效能感还会通过免疫系统影响身体健康。班杜拉的实验表明,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保障个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而低自我效能感则会刺激神经递质的分泌,破坏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人的生理健康。〔6〕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既左右着个体当下对任务的选择、动机和表现,也影响着个体的健康水平和未来发展;既是行动的动力系统,又决定了个体的感受和快乐、满足的程度。〔7〕
  幼儿期是自我发展的最初阶段,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的核心和动力系统在这一时期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性质和特点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发展的走向和品质。因此,自我效能感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它是幼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经验。〔8〕我们的幼教实践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密切关注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关注和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也有利于解决当下幼教实践中许多现实问题。下面以体育活动为例谈谈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具体策略。
  
  三、在体育活动中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成功经验
  直接的成功经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让幼儿获得成功经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怀有积极的期待
  在体育活动中有两类比较典型的教师,第一类教师总是充分信任幼儿,相信他们一定能行;第二类教师则容易对幼儿的表现感到失望,总认为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第一类教师就是对幼儿怀有积极期待的教师,他们营造了一种积极信任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幼儿也会怀有“我能行”的积极期待,从而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成功。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在这类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活跃积极、不畏挑战、表现出色的幼儿。第二类教师容易削弱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产生“我做不到”的畏惧心理,严重的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样的幼儿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害怕挑战,在体育活动中迟疑、懦弱,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这类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机械、沉闷、被动,幼儿难以展现自己的运动天赋。
  2.陈述规则和进行教育时要保持幼儿的自我决定感
  体育活动离不开陈述规则和纠正动作。不同的陈述和纠正方法收效不同。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画水彩画,两组的任务和要求都是一样的,只是教师用不同的说话方式来提出要求和任务。第一组教师用的是命令和控制的说话方式。第二组教师用的是提供信息、充分尊重的说话方式。结果发现,第二组幼儿作画的时间更长,作品更具创造力。〔9〕两组幼儿表现迥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组教师忽视幼儿的自我决定感和自我效能感,幼儿处于被动遵守规则的地位,因而影响了能力的发挥;第二组教师注意保持幼儿的自我决定感和“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因而幼儿在作画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充分发掘潜力。这个实验的启示是: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忽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一味严肃地陈述规则、严厉地纠正错误,往往欲速则不达,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不能发掘幼儿的运动潜力。
  3.在提供器械和环境时要考虑不同幼儿的水平
  要使每一名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就要细致认真地研究不同幼儿运动能力的差异和实际需要,在提供器械和环境时应具有层次性而不是整齐划一。例如,篮球筐要有高低,沙包要有大小,练习平衡的“独木桥”要有高矮宽窄之分,跳高也要有不同的高度,等等,尽可能使每个幼儿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功体验。
  4.难度要求要有差异
  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难度要求也要有差异。对于运动能力弱的幼儿,应该修订规则,降低要求,使他们体验成功,然后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而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幼儿,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既不损害他们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又可预防其自我效能感过度膨胀。在活动中,应尽量强化成功、淡化竞争。如,有教师在体育游戏“通过封锁线”中,把“封锁线”由水平线改成拱形线,从而使更多幼儿体验到了成功。
  (二)让幼儿习得替代性经验
  所谓替代性经验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例如,一名幼儿看到别人因攻击性行为而受到惩罚,自己也不敢攻击他人了。这是幼儿学习和改变行为的一种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幼儿往往更容易从年龄、能力、性格相近的同伴那里学习并获得这种替代性经验,而与自己相差悬殊的同伴不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进行适当的示范,而示范应由幼儿来做,最好能够有重点地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获得成功经验,也使那些没有接受直接辅导的幼儿习得替代性经验,提升全体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三)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客观的成功需要得到主观的确认,而主观的确认又受他人评价的影响。例如,一名男孩投篮十投五中,如果教师觉得他表现一般,让他继续加油,男孩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自我效能感也因此降低。而换一位教师,他可能很惊喜地认为男孩投得不错、有进步,并给予充分鼓励,那么男孩就会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可见,直接的成功经验固然重要,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对于幼儿感知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表明,具有直接经验和替代性经验基础的评价效果最好。〔10〕换言之,教师的评价不能是泛泛的、空洞的,应该让幼儿首先获得直接或间接的成功经验,再通过评价让他们感知和重视这些成功经验,为自己的成功而快乐,这样的评价效果最好。一般而言,我们提倡这样的评价:(1)具体评价而不是空泛评价;(2)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相结合的评价而不是单纯的言语评价;(3)个别评价而不是集体评价;(4)即时评价而不是事后评价;(5)纵向评价而不是横向评价。例如,当幼儿胆小不敢做动作或面临挫折时,教师可以轻拍幼儿的肩膀,充满信任地对他说“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当幼儿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就积极鼓励,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当然,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积极鼓励,还要指出其不足。
  (四)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
  在面临或从事某项活动时,身心的反应也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放松、愉快、有力、投入、感兴趣等积极的身心感受有助于能力的发挥,使个体产生自我效能感;紧张、不快、绵软、散漫、厌恶等消极的身心感受则会阻碍能力的发挥,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身心感受,营造“快乐体育”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体验中投入活动。〔11〕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情绪示范,以积极、快乐、饱满的情绪投入教学。其次,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氛围,强化“我们”的意识,让自己成为幼儿的大伙伴。如,当幼儿成功时,与幼儿一同击掌并大呼“yeah”来庆祝胜利,经常表现出惊喜、欣赏,用积极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再次,要重视体育活动的情景性和故事性,倡导“快乐体育”和“重在体验”,淡化竞争意识。最后,要从身心两方面去理解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价值。众所周知,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使幼儿的身体从平静逐渐过渡到运动状态,进行热身,从而减少运动伤害。整理活动则是让幼儿的身体从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恢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然而,许多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过程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价值。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在这两个活动过程中带着幼儿进行机械化、任务式的运动。事实上,要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必须充分重视这两个活动,使这两个活动的过程充满趣味。教师可以配上适宜的音乐,在准备活动阶段让幼儿对将要开展的活动内容充满期待;在整理活动阶段让幼儿伴着舒缓的音乐逐渐放松身心,回味运动中的美好体验。
  
  参考文献:
  〔1〕〔8〕〔10〕BANDURA A. Self-efficacy〔M〕// V S RAMACHANDRAN.(eds.)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bior(Vol.4).NY:Academic Press,1994:71-81.
  〔2〕刘以榕,申艳娥.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现状〔J〕. 教学与管理,2005,(9):3-5.
  〔3〕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75.
  〔4〕〔7〕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552-553,585-587.
  〔5〕〔6〕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J〕. 外国教育研究,1998,(6):1-5.
  〔9〕特里萨・M・麦克德,维特・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儿童发展与教育〔M〕.李琪,闻莉,罗良,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22-623.
  〔11〕郑晓静.浅谈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J〕.现代教育,2008,(16):202-203.
  
  The Role of Preschool Children’s Self-efficacy and the Strategies to Enhance It: Physic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as an Example
  Ye Pingzhi
  (College of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Self-efficacy is a key part of self-consciousness. It affects not only children’s current selection of activities, interests, performance and feeing, but also their playing potential, personality developments such as self-confidence as well a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So,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concern about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ndividual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Physic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of self-efficacy research, should enhance children’s self-efficacy by direct success experiences, acquisition of alternative experience, proper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and experience the joy of sport.
  【Keywords】self-efficacy; physic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self-consciousness; self-confidence

推荐访问:效能 幼儿 提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