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困境与改革策略]

  摘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充满挑战。其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源萎缩,助学不力,专业设置不舍理,教材适应性差,以及社会认可度低。通过对自学考试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反思,提出五项摆脱困境的策略: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主导,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为突破口,建设以远程教育和高等院校为主的社会助学体系为重点。完善科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为依托,维护考生及毕业生的利益为保障。
  关键词:自学考试;困境;反思;改革策略
  中国分类号:G7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4156(2011)11-073-0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并决定在部分省市先行试点,摸索经验。1983年5月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成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请示的通知》。1984年,自学考试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国务院于1988年3月3日发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国家行政立法的形式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性质、任务、地位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快速与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过30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以福建省为例,“截至2009年底,自学考试先后选拔和培养了22万多名本专科自考毕业生,为福建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了3.5个百分点”。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高等学校扩招、成人教育形式的日益丰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进行反思和剖析,提出相应改革策略,是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面临的困境
  (一)生源萎缩
  接受学历教育的生源逐年减少是自学考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高等教育形式之一,自学考试的生源受到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影响。全日制自学考试辅导班的主要生源就是高考的落榜生,伴随着各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高考落榜生逐渐减少,自学考试的生源也就越来越少,致使众多的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自考助学机构倒闭;同时,自学考试还必须面对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等院校的函授、夜大和网络学院的生源竞争。以业余方式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生源一部分又转移到其他形式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上各种社会职业资格培训教育机构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规模的峰顶出现在2000年,之后逐年下降,虽然在2004年有所反弹,但未改变大趋势”。
  (二)助学不力
  各高校举办的自学辅导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主要形式。《条例》第六章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电视、广播、函授、面授等多种形式开展助学活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是社会助学活动的主体。”但由于普通高校举办的自学考试辅导班具有“创收”性质,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加之管理不到位,有的甚至承包给个人办班,以致出现了招生过程中的欺诈现象,把全日制自考辅导招生和高考招生混淆,使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市场一度出现混乱局面。教育部下文自2008年起禁止部属高校举办全日制自学考试辅导班。普通高校扩招后,其自身师资紧张,难以有富余师资参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概括而言,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少稳定的、质量较高的师资;零散无序;覆盖面小,辐射力小;一些助学机构办学思想不端正,只注重“创收”、“营利”,只“助考”,不“助学”。自学考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完善的助学体系是自学考试发展所必备的保障条件之一。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教材适应性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基本参照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存在注重学科系统性,但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同时,一些专业设置陈旧,未能及时进行调整,与社会脱节,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当前自学考试采用的教材,很大一部分是借用针对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生所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与自学考试的特性不相适应,编写体例、学科内容阐述等方面未能照顾自考学员的学习特点,导致自考学员对教材中的知识点难以理解,学习难度大,自考学员对“教材适用性”评价满意度相对较低。自学考试教材还存在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无法反映最新的文化和科技成果、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及教材知识体系缺乏科学性的问题。
  (四)社会认可度低
  自学考试制度实施初期,普通高校尚未开始大规模扩招,生源多为高考落榜生。生源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素质,一些自考生毕业后还成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进一步继续自己的学业。应当说,这一时期自学考试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后来随着生源的萎缩,加之自学考试没能够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改革和调整,自学考试的社会认可逐步走低。周霖等作的关于自学考试社会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自考的总体评价不高,其公信力有濒临崩溃之危。自考‘就是混文凭’、‘考风考纪很差’、‘文凭低人一等’等认识在社会上似乎非常普遍,自考考生也在社会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广泛质疑,而助学混乱、考风考纪差等现象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自考的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每况愈下”,其结果是一些用人单位不认可自考学历。
  二、对困境的反思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性质
  从性质而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形式,又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形式。《条例》以国家行政立法的形式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性质、任务、地位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被定性为“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我国自己创建的新型高等教育制度,它既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别于其他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点可概括为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无入学条件要求,面向全体国民、整个社会;自主选择报考专业、地点;自主选择考试科目,通过一科,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单科合格证书。
  2.自学考试是一种国家考试形式,以学历教育为主,也包括非学历教育。因此,自学考试不应当忽略非学历教育,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应当注重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根据现有统计数据,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规模的确逐年减少,但随着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发展,其总规模仍保持增长态势”。“高校扩招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主要体现在学历教育领域,而非学历教育却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非学历教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自学考试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目标模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从出台到20世纪80年代末承担的主要是学历补偿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过渡到承担培养高考落榜生的任务,其所承担的任务依然具有“学历补偿教育”的性质。到了21世纪,在高校扩招、成人高等教育形式日益丰富、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尚未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终身学习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当把自身的教育功能定位为“为终身教育服务”。自学考试应当关注公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自学考试应当积极响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培养社会所急需的紧缺人才。
  三、摆脱困境的思路与策略
  (一)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主导
  终身教育建立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支柱的基础之上,主张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人生,学校教育并不是人生教育的终点。学校教育虽然是个体接受系统教育的基本形式,但就终身教育的广阔背景而言,个体的教育“不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而是以自学为主”,自学考试的自身特性与终身教育理念相契合,因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应当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最佳教育考试形式、最大教育考试平台、最有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和最具立交桥功能的调控阵地之一,应当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当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改革工作:“继续推进高教自考的大众化,加强高教自考的多样化,促进高教自考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高教自考理论研究等。”终身教育理念应作为自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为突破口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改革应以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从传统的学科型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结构向应用型、职业型转变。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要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考生个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联系实际,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重点锻炼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力争做到学以致用。惟其如此,才可以实现自学考试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远程教育和高等院校为主的社会助学体系为重点
  在构建符合自学考试特点的社会助学体系时,应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育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网络教育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学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进度的限制自主地学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的交互性也得到了提高。网络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与自学考试的自主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相得益彰,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学考试的助学实效。
  应当建设全国性的自学考试网络远程助学服务体系。第一,应当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提供网络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电子图书等;第二,建立自学考试助学网,实现对考生的网上教学、网络讲座、网络作业、远程答疑与辅导;第三,要建立网上师资信息库和考生信息库,促进师生、考生自由“结合”,协同学习;第四,开展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工作、适当增加过程性考核成绩,改革自学考试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方式。网络远程助学体系建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自学考试的培养质量。
  作为自学考试助学的主力军,普通高校具有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学术氛围深厚等其他助学力量难以比拟的优势。普通高校开展助学活动,有利于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参与开放教育、增加学校收入、稳定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等。高等学校应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利用专业优势和特色,举办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制订有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以满足行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积极探索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结合点。
  (四)完善科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为依托
  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立体、动态的系统。应当从政策层面、管理层面、专业层面、教学层面和社会支持和监督等五个层面完善自学考试保障体系。首先要完善自学考试的基本法规。建立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同时应当制定科学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标准,为评价和监督自学考试办学质量提供依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参与主体应当包括各级考试管理部门、主考学校、助学机构、学习群体、用人单位和社会媒体等,这些参与主体的协同运作才能使自学考试质量的保障监督落到实处。
  (五)维护考生及毕业生的利益为保障
  应当以国家行政立法的形式对自学考试制度的毕业生使用进一步作出明确的规定,消除学历歧视,保护自考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条例》第七章明确了自学考试毕业人员的使用与待遇,规定:“非在职人员(包括农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根据需要,在编制和增人指标范围内有计划地择优录用或聘用。”“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应当说这一规定明确了高教自考生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享受同样的工资待遇。但是现实中《条例》的这一规定很少落到实处,许多招聘制度直接把自考毕业生排除在外。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建设,更要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要进行法律规制,使他们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坚持标准统一,平等录用,不对自学考试毕业生进行学历歧视。只有自学考生和毕业生的利益得到切实维护,自学考试的长足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冯云.福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审视[J].教育评论,2011,(1):116―118
  [2][11][12]张祥兰,刘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重新定位及发展的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2009,(10):75―76
  [3][10]斯日古楞.从高校扩招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模变化:1999―2007年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8):74―80
  [4]邵晓枫.近三十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11,(4):34―39
  [5]鲁欣正,李颖.探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0,(3):76―80
  [6]李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54―55
  [7]王秋丽,张祥兰.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人教育,2010,(4):84―85
  [8]周霖,李刚,柳海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基于课程、制度与社会评价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26―230
  [9]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22
  [13]刘炳贵.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及其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J].江苏高教,2005,(4)109―111
  [14]王中华.重视终身教育理论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的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0,(4):57―59
  [15]杨小东,李颖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3):105―106
  [16]余海明.完善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0,(12):75―79
  [17]刘素芳.浅析普通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改革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6):173―174
  [18][19]张坚雄,刘婷,欧春华.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51―154
  [20]郑婉平.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0,(1):13―14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困境 策略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