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与管理创新_全国28所重点高职院校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强化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更好地发挥对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长远性的基础支持作用,进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然选择。“专业群”作为由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群内各专业具有资源共享的必然要求,因此,按专业群分类组建校内校外资源合一的实训基地,优化配置专业实训资源要素,加快群内实训基地的整体功能开发,是实现专业群集约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作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相当重要,这也是高职教育界数年来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倾注全力的重要原因。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实验”“实习”与“实训”“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概念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混淆或偏颇,导致在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简单地、松散地组合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成立实训基地,导致实训教学资源专业之间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投资效益和运行效果差强人意;二是缺乏资源统筹意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两张皮”,专业群建设的资源共享度不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专业群的聚集与扩散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管理分散,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分属各系管理和使用,有的学校甚至将一个实训基地分属多个教学部门管理和使用;四是只关心硬件投入,不重视软件建设,许多学校采购了大量先进设备,新建了实训室,但实训项目的开发严重滞后,实训教材和实训管理制度建设迟迟没有动静,实训设备利用率低。
  
  二、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与开发
  
  高职院校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练习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校内校外资源合一的实训基地,以实现资源共享。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功能
  实训基地应承担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能为群内各专业提供包括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和生产性综合实训在内的实践教学条件,能为专业群对应产业的企业职工培训和相关领域的其他社会培训提供资源支持并能付诸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既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载体,也是专业群资源的承载平台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为有效开发专业群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首先是要按照“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原则,加快专业课程特别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形成专业群内具有足够共享性的课程模块和项目体系;其次是要依托基地工学结合项目,充分调动并利用企业、社会和学校的资源,促进专业教师教学相长,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2.专业群发展功能
  与以往针对特定专业建设的实训基地不同,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具有深化专业内涵、延伸专业链条,从而保证将专业链融入企业价值链的作用,即应具有发展专业群的功能。专业群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有机资源集合体,为完善实训基地的专业群发展功能,一是要主动跟踪最新技术成果,开展相关应用技术研究,保持在专业群所在技术领域的敏锐性和准确的技术需求判断能力,进而为新专业开发和已有专业的升级改造提供条件保障;二是要统筹实训基地资源要素,按照专业群发展预期针对性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并以专业群为对象开发适用的课程和教材,提高资源共享的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要按照“设备群”方式配置实训基地内的实验室、实训室及其所属设备,在提高设备使用率的同时,为专业研究提供硬件支持;四是要将校外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加以利用,进一步提高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开发能力。
  3.产教结合功能
  基于专业群的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产教结合的平台。一方面,通过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共享,使产业主体(企业)和教育主体(高职学院)达成了信息互通和有效沟通,最大程度地促进双方需求的殊途同归;另一方面,基于实训基地的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相对集中,可以保证产教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实力强大的实训基地比专业本身更容易获得企业的认可,实训基地产教结合功能的开发是所属专业群成长壮大的基本保障。发展实训基地的产教结合功能,一是要通过“筑巢引凤”等方式,引进生产企业参与学院实训场地共建,将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项目和技术力量等资源引入实训基地;二是要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创新合作项目为载体,建立校企“共生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强化与相关企业的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是要按照“前校后厂、产教结合”的思路,建立集教育、教学、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专业实体;四是全面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树立资本经营观念,消除产教结合过程的观念碰撞,处理好合作过程中的利益搏弈。
  4.资源辐射功能
  实训基地及其资源针对的是专业群的建设,面向的却是整个社会,实训基地应具有向行业企业、同类院校、社区和整个社会辐射资源的功能。实训基地无疑是专业服务产业的窗口和社会资源共享的平台,实训基地因资源辐射而拓展功能,也因资源辐射而获得不断增强自身功能的机会。为此,一是要制定本专业群所在技术领域的培训标准,开展常态化的对外技术培训;二是要有效利用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开展面向中职学校教师的“集中式培训”和“导师制培训”;三是要积极为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整个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主动开展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主动承接劳动力转移培训,主动为社区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三、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选择
  
  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是共享专业资源、推进专业群集约发展的基本途径,但要确保实训基地功能实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管理模式问题。根据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客观要求,针对以往松散化管理的主要弊端,改革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取“捆绑式”管理,提高实训基地运行效益
  为提高实训基地运行效益,有必要发挥基地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从管理构架上,可以采取“专业群+基地”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实训基地自身功能尚不够强大和完备的情况下,以专业群的管理和建设部门(一般是系部)作为实训基地的直接管理者,赋予系部实训基地使用权、管理权和有限的专属权,学校层面则可以通过实施面对系部来掌控实训基地的运行。同时,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应合二为一,即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均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组成部分。
  2.采用集中管理下的授权管理机制,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效能
  为从整个学校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并提高设备利用率,高职院校对各实训基地宜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即学校层面设置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部门,以便对全校实训基地资源进行有效监管和调配。同时,对实训基地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应该委托基地所在专业群(教学系)予以实施。学校对实训基地的宏观调控是确保完成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功能并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而实训基地运做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管理的即时性是提高实训基地效率的充分保障。
  3.实施权责合一的程序管理,降低实训基地管理成本
  基于专业群的实训基地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和运行的,为降低实训基地管理成本,应实施权责合一的管理程序。对于学校宏观管理部门来说,其主要权责是统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学、社会培训等工作,并通过严格的检查与评估,引导各实训基地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对实训基地的直接管理者――系部而言,其主要权责是选派管理人员与指导教师并建立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健全规范执行计划、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等等。一般来说,系部对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行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方便以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专业开发、开展其他教学和服务活动等,并对基地运行效率负直接责任。
  4.建立任务驱动的激励机制,激发实训基地活力
  基于专业群的实训基地肩负起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资源集成的重要使命,其效果和效益如何,影响着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应该建立起任务驱动的激励机制,激发实训基地的活力。一是要依托实训基地资源组建若干专项团队,如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专业研究团队、课程开发团队等,并据此分配工作和报酬,使专业群组成成员都成为实训基地功能开发的一份子;二是建立重点项目招标制,使任务相对复杂、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的形式遴选出合适的团队来组织实施,保证不打乱现有行政体系构架的前提下实现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三是要将涉及专业群发展大计的前瞻性和开拓性项工作进行项目化,单独设置战略创新项目,并配置相应的项目奖金和项目实施经费。
  
  参考文献
  [1]徐淑芝.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刘继平,彭跃湘.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践行[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3]滕金芳.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功能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4]谭辉平.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5]石令明,傅昌德.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6).
  [6]]薛建荣,等.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
  [7]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8]周劲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推荐访问:管理创新 功能 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