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不记则思不起

  摘要:语文教师都有同样的体验,学生学习的字、词、句、篇、章需要组织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其实这就是设法克服遗忘,强化记忆。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出
  关键词:语文;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45-01
  
  张载说得好:“不记则思不起。”有了记忆,人就能够积累经验,扩大经验。通过记忆,人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各自的个性心理特征,终究形成工作能力。诚然,搞好复习,就能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怎样才能安排好学生的复习呢?现对这个问题谈谈肤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要及时组织复习
  
  我在语文教学中体验到遗忘通常是先快后慢,因此,练习必须及时进行,也就是说在遗忘还没有大规模开始进行时,就及时复习。比如,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教学的生字、词,当堂就组织学生复习性练习并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读然后再抄写,这样学生不仅能读准字音,熟悉字义,而且能把握字形。若下午或第二天上语文课,再进行复习,让学生听写。显然,可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据我的体验,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快。我曾经作过这样的一次对比实验,即对二上语文(苏教版)第10课“狼和小羊”教后把全班40个学生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20人,A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而B组学习后不组织及时复习。测试结果如下表。
  上表说明:(1)无论间隔多长时间,A组的保持量都比B组高。(2)听写内容: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教材后的练习(3)。
  调查表明:及时复习可以阻止或减少遗忘。
  
  
  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的时间安排,我采取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即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复习同一个内容,识记的效果好,复习的实践使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即复习的每一个单元的字词句时,重复在4次以下的情况下记住的数字低于超过重复4次~7次后记住的数字。我在通常的情况下,是在复习时重复5次,即读、写5遍。收到的效果很理想。依据复习内容的具体情况,可适当的安排分散复习。我认为复习内容越容易,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就比较集中一些时间复习。而对内容难一些,兴趣淡一些、易指导等情况下,多采取分散复习,同时每次安排的时间尽可能短一些。
  我对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总的体验是:时间过份集中,较容易发生干扰;若时间过份分散,易发生遗忘。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诚然,我们可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作出自己认为合适的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安排为宜。
  
  三、在复习方法上采取多样化比单一化好
  
  我总认为复习并不等于单纯的知识重复,所以,复习的方法单调了,学生容易产生疲劳,而致复习情绪低,消极对待复习,效果较差。反之,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至少有如下几个优点:(1)复习形式不呆板,让学生感到新颖,这样能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把识记的知识建立多向联系,这就有可能保持这些知识,多角度运用这些知识,从另一角度讲,多种形式的复习,学生会动员多种感官(视觉、听觉等)参加复习,必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育家赞可夫(JL.B.3ahkoB)曾对几百个学生做实验证明多样化复习方法的效果远远超过单调复习方法,科学实验证明,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记住的,1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记住的。若视听觉结合,识记效果可达86%以上。组词、扩词(口头扩词、书面扩词)词儿搭配,选词,先比较再组词,填词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练习形式。效果肯定是好的。
  
  四、处理好积极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的辩证关系
  
  我们往往面对一种教材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或朗读)的形式进行复习。其实,这样的复习,效果是不理想的。原因这样复习单词,乏味,缺乏思考的余地。
  许多实验认为,在复习的内容尚未完全记住前,首先应该要积极试着回忆要复习的内容,若回忆不起来,接下去再阅读,边读边记。诚然,这种忆、读结合能做到明显的效果。因为,既然回忆不起来,再回过头去阅读时,必然要求大脑积极去思考,这时,很可能集中精力去掌握回忆不起的内容,或纠正回忆的错误。

推荐访问:不记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