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生命的美丽,期许人性的回归]留下生命的期许

  摘 要: 本文对政治课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进行了五点思考:反思积累,积蓄“情感”;优化设计,酝酿“情感”;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适时倾听,捕捉“情感”;真诚期望,提升“情感”。
  关键词: 政治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思考
  
  偶然间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我深有感触:“如果教师不去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劳。请你帮助孩子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和算的能力才有价值。”反思我们的政治教学,有人形象地总结为,上课“划”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政治教育成为缺乏道德情感的枯燥说教,而这种机械的划、背、做、讲的枯燥教学已经被学生唾弃,因此政治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政治课堂彰显灵动魅力,焕发盎然生机。那么,在政治课堂中,如何做到以情感人,以情促人,用情感引领价值,让价值成就生命,以生命回归人性,让师生重新找回那个失落的世界、失落的自己呢?对于在政治课堂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我有五点思考。
  一、反思积累,积蓄“情感”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充满人性的智慧,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这些元素是激发魅力课堂,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在底蕴。许多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学内容,厚积而薄发,深入而浅出,特别关注学科思想方法,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功能资源,让道德在心灵的颤动中形成,让心灵在情感的共鸣中成长,对此我们非常钦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教师课堂之外的努力,他们有着丰厚的知识储备,宽广的知识范围,平时擅作有心人,不断积累相关的资料,养成摘抄、做笔记的好习惯,而且能够不断反思教育教学现状,思而有感,感而有发,发而有肺腑之言。我们要善于做一名研究者和思想者,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久而久之,可用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不断完善,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成熟乃至更加坚定。当然,积蓄的情感也就垂露欲滴,运用自如了。所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情感生成的源头,教师是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二、优化设计,酝酿“情感”
  政治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始终依赖于优化的课堂设计,在设计中酝酿“情感”,在设计中生成“情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至今记得一些恩师的讲课,其导语新颖别致,历久弥新,其举手投足仍历历在目。所以设计课堂,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从而为情感的酝酿烘托出一种积极而具有感染力的氛围;其次要精心设计问题。在一段情境之后,问题怎样设计,是大而全还是偏而难?这是老师经常容易犯的毛病。“跳一跳摘桃子”这句话对我们的问题设计有很大的启发。问题的设计不可太简单,也不可太复杂,问要问得具体,问得巧妙,问得学生蠢蠢欲动,使学生产生想思考、想表达的欲望。因问而生疑,因疑而想问,因疑问而生顿悟,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另外,课堂设计必须重视体验,学生优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教师讲得太多,常常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赶、拉、推、牵,一堂课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往前赶。让学生讨论怕浪费时间,让学生质疑怕解决不了,让学生发言怕偏离主题,让学生活动怕耽误有限的教学时间,于是很多老师便选择了一种捷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我要求你服从,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独角戏的课堂阻碍了学生真情实感生成的可能,单调的预设与一味的说教让课堂味同嚼蜡,俗不可耐。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位设计师、一位优化大师,让课堂成为升华情感、提升生命、呼唤人性的舞台。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情境的创设就像这源头活水,是情感迸发的源头。大家都知道,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被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因此在讲到“坚持科学发展观”时,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这一契机对同学们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一幅幅破坏环境的图片呈现时,一则则破坏环境的信息报道时,同学们深深地理解了为什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人类失去了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机会。”当要求同学们为世界公民发出倡议时,同学们饱含深情,有的义愤填膺地说,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没有认识到地球濒临严峻的危境,我们必须抓住契机,提升认识,达成共识,让人类一致行动,拯救地球母亲;有的铿锵有力地说,让我们选择低碳、节能、素食、环保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想生存,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有的慷慨激昂地说,停止争论,做出行动,迫不及待,现在确实到了人类选择自己和地球的命运的时候了。我们不要责备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不要哀叹学生的思想已经枯竭,不要鄙视学生说一届不如一届,而要模拟生活情景,营造情感氛围,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丰富情感,让情感灵动生命。
  四、适时倾听,捕捉“情感”
  乐于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适时的倾听如春雨一场,润物细无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适时倾听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当然,教师要想听出真心话,真想法,真感情,首先,必须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营造师生间自由平等宽松的氛围,否则学生就是不愿意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其次,必须捕捉随机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受。这需要我们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要有渊博的学识,否则就无法捕捉到适宜于教育的情感元素,而随机的动态生成资源也会从我们的指尖白白流走。最后,在平等倾听的同时,教师要适时地点拨、启发、引导、评价,因为教师的认同与引导,加上适时的鼓励,有利于整合学生的观点,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达到师生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
  五、真诚期望,提升“情感”
  有人说,人不要活在别人的谎言中,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戳穿。但是从事教育与研究教育的人都知道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罗森塔尔实验”,这项实验有力地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以消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如偏见、挖苦、歧视,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必然走向反面。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温暖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当然,真诚的期望可以是肯定的眼神,可以是温和的言语,可以是发自肺腑的表扬,可以是真诚的丝毫不带挖苦和讽刺的批评。恰当而积极的期望就像催化剂一样,可以使课堂气氛升温,使学生的情感更加积极和富余,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朝着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即使教师的期望曾经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也无碍于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健康成长。
  生命因情感而美丽,生活因情感而美好,课堂因情感的生成而灵动,学生因情感的不断提升而更加回归人性,从而也就产生更高的、更坚定的价值追求。祈求生命的美丽,期许人性的回归,让生命的美丽,人性的回归是每一位教师不朽的追求和永远的使命。相信,你就是下一个永远美丽的尝试。

推荐访问:期许 祈求 回归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