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传统的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教育教学不应沦落为统一化、标准化、同步走的一种程序和技术,教育教学也不应成为一种消磨个性和泯灭创造性的过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现实的、具体的、可感知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为明天,也为今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正直的、良好修养的人,又是有差异的、多样性的、有个性的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一种教育理想和追求,也应该转化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更应成为我们教学合理性判断的基本标尺。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为学生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
  一、联系实际生活,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比例的意义”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如下生活事例:你们用细绳量一量自己的拳头的周长与脚长,就会发现它们的长度之比大约是1∶1,然后告诉学生,人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比: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大约是13∶1……知道了这些有趣的比,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只要发现了坏人的脚印,你就能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身上血液的重量,只要你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就可以计算出来。这样的设计,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增强了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的动力。以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既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加深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民主关系,激活学生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用自己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我组织他们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学生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许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靠大家的力量,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三、引导自主探索,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新型学生观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开发与挖掘。正如叶澜教授强调的:“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进学生实现智慧才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自身最大限度地发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教学的重点,而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先出示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框架,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问学生: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学生的回答有了分歧,有的说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有的说变了,可能小于5平方分米;也有的说可能大于6平方分米。此时我的示范嘎然而止,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呢?这时我放手给学生发下预先准备好的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动脑研究、探索,并提示:你能否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该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为什么?边动手操作边思考讨论以上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有效地激发起来,品尝到了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探索的平台,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个别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空,从而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与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实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四、倡导开放教学,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能否得到张扬,生命的灵性和价值能否得到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数学学习的思考空间是否开放、宽畅。因此,数学教学应积极倡导开放性的教学,通过增、删条件,实现问题条件开放化;精选数据,沟通关系,实现解题策略开放化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发展空间,以便于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猜测和创造。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能满足好奇心,获得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教师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良好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真正地享受“快乐数学”,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

推荐访问:创造良好 促进学生 环境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