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汉语英译 [浅论汉语成语的英译]

  摘要: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翻译时,译者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英译时可用的方法和技巧,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以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关键词: 汉语成语翻译方法
  
  一、前言
  
  关于翻译,翻译理论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在中国,最流行的理论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而在西方国家,最流行的是“等值、等效、功能对等”,这些观点是相互影响和补充的。虽然翻译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主张翻译必须表达原文的内涵,忠实于原文的风格。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是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但不是说原文中所有的表达都同时具有这三种意义。也许有的只有字面意义,但没有形象意义;而有些可能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缺乏隐含意义。
  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矛盾,这时,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就必须服从其寓意。任何两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它不可能完全对等地再现原文的三种含义。有时形象相同,但隐含的意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准确地表达其寓意,将原文的形象改为该外国读者所熟悉的其他形象。
  
  二、汉语成语翻译的几种方法
  
  文化差异的存在给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是翻译的最大障碍。当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译者不但要彻底地理解这两种语言文字,而且必须深刻了解这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成语的语义具有完整性,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而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在成语翻译方面,通常会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直译法
  汉语中有不少成语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直译是指不引起联想误会,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直译如果译得得体,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使目标语读者充分理解其中的意义。
  很多汉语成语的字面意义也就是它们的实际意义,非常容易理解,这些成语可以按字面直译。例如:
  牢不可破――so strongly built as to be indestructible
  攻其不备――strike somebody when he is unprepared
  一语道破――hit the mark with a single comment
  史无前例――without precedent in history
  有些成语有着和目标语非常相似的生动的形象,可以使目标语读者联想到对等的英语成语,这类成语也可以直译。例如:
  对牛弹琴――play the lute to a cow(联想到英语成语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竭泽而渔――drain a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联想到英语成语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联想到英语成语as easy as falling off a log.)
  口蜜腹剑――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联想到英语成语Judas kiss)
  
  2.替换法
  关于成语翻译,许多翻译书上都谈到了替代技巧。有时,我们能够找到等效的成语进行翻译,但大部分只是类似,还有一些成语在目标语中找不到等效的成语。这时,在翻译中用替换技巧就十分必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汉语成语和目标语有相同的涵义和文化信息。
  许多汉语和英文成语具有相同的形象及表现形式。比如汉语成语“浑水摸鱼”是指在浑浊的水中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混水摸鱼”。英语中fish in troubled water指的是take advantage of troubled or uncertain condition for personal profit,这两个成语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含义是相同的。类似的还有:
  赴汤蹈火――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随波逐流――go with the tide
  眼不见,心不烦――Out of sight,out of mind.
  充耳不闻――turn a deaf ear
  (2)汉语成语和目标语有类似的意义,但有不同的形象和文化信息。
  比如汉语成语“胸有成竹”,如果直接根据字面意思译成have a bamboo in one’s stomach的话,势必会使目标语读者不知所云。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就要用目标语读者熟悉的形象和信息进行翻译,译作have a card in one’s sleeve。又如“噤若寒蝉”译作as mute as a fish,而不译作as mute as a winter cicada;“瓮中之鳖”译作like a rat in a hole,而不译作the turtle in the jar。类似的还有:
  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
  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
  东张西望――look right and left
  缘木求鱼――seek a hare in hen’s nest
  抛砖引玉――to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herring
  (3)汉语成语与目标语有相似的形象,但文化信息和内涵不同。
  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翻译时译者要注意成语中的动物词汇,其意义是不同的。例如,在中国,人们往往认为狗是令人厌恶的,因此,大多数与狗有关的成语包含贬义。但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一些相关的成语也就带有褒义。翻译这类成语时译者就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差异。比如:
  狐朋狗友――pack of scoundrels
  狼心狗肺――heartless and cruel
  雪中送炭――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
  爱屋及乌――Love me,love my dog.
  
  3.意译
  有些成语的比喻形象是目标语读者所不能接受的,如果把“无孔不入”译成get into every hole,势必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像这种如果直译不能达意的成语,而英语中又没有现成的同义语可以借用,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意译的方法,绕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真正的内涵意义,避免死译、硬译。
  因此,意译需要保持含义点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一致,尽管它可能无法显示原文的风格但却是传达汉语成语的内涵的一个好办法。比如:
  扬眉吐气――feel proud and elated(死译:raise the eyebrows and let out a breath)
  开门见山――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死译: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
  大张旗鼓――a large and spectacular scale(死译:make a great array of flags and drums)
  风雨飘摇――being unstable(死译:The wind and rain are rocking.)
  心不在焉――be absence of mind
  事与愿违――all your swans are geese
  不知所措――all at sea
  入乡随俗――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4.注释法
  如果成语的含义不能被目标语读者完全理解的话,译者翻译时就需要给予更多的补充说明和注释。
  “补充说明”是指增加相关的信息,以帮助读者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这种补充说明通常是简洁的。比如:“事后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他是智慧的象征。但是很多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历史,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最好补充说明一下诸葛亮是何许人,这样一来,目标语读者就更容易理解汉语成语的意思了。再比如:
  班门弄斧――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an axe before Lu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八仙过海――the eight fairies crossed the sea(the eight fairies are characters in the Chinese myth story)
  “注释”是指添加相关资料和详细的成语的背景,通常是以脚注的形式。成语虽然结构简单,寓意却是深刻的。有些成语有丰富的中国文化背景。因此,译者不能从一个词的表面去理解它的意思并进行翻译。如果直译这类成语的话,目标语读者就很难弄明白其中的含义。如果译者用更多的语句进行解释的话,就会丧失成语本身的简洁性。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最好自由地翻译其实际的意义,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其文化背景上,简要说明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方法应该谨慎使用,避免繁琐不堪。解释性说明通常用脚注。比如:
  成语“叶公好龙”可译为Lord Ye’s love of dragons,之后还必须给这个成语添加一个脚注(Ye was s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whole palace with drawings and carvings of them,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infatua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he was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外国读者才能理解它的内涵。类似的还有:毛遂自荐(Mao Sui recommending himself)、一鼓作气(rousing the spirits with the first drum roll)等。
  
  5.省略法
  汉语成语有些是对偶词组,前后两对含义相同,修辞上优美匀称,尤其是在四字结构的成语中,多呈现“同义反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崇尚简洁的英语中是最忌讳的。为了避免“同义反复”,翻译这类成语时,译者准确地译出其形象的含义就可以了。比如:“无影无踪”中“无影”译作without an image,“无踪”译作without a trace,两者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用without a trace就足以表达这个成语的含义了。类似的成语还有:
  愁眉苦脸――gloomy faces
  天长地久――eternal like skies
  五光十色――multicolored
  生龙活虎――sting with energy
  字斟句酌――weigh every word
  
  三、结语
  
  当然,翻译的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成语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译法。恰当的翻译是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接受程度考虑进行的。
  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适当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寓意结构来进行交际。汉语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在译成英文时,我们翻译的不仅是外延,还有文化内涵,如果需要,还要调整语义结构,这样,不但可以促进交流,而且能弘扬中华文化。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说,双文化能力甚至要比双语能力更为重要。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它的目标是打破两者之间的不同的语言障碍,帮助外国读者消除或减少语言及文化障碍。这就要求译者尽最大努力把汉语成语翻译成外国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在英语中再现汉语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值得我们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顾嘉祖,陆�.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傅敬民,张顺梅,薛清.英汉翻译辨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胡爱萍.试论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9.
  [5]曾奇.从文化翻译观来看汉语习语的英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70.

推荐访问:汉语 成语 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