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对过去语文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师凭着一支粉笔一本书,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承着人类文明。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者、受者,课堂过多地被教师占领,甚至于一言堂,时间一长,学生感到枯燥,本来生动丰富的语文知识在一些死板的模式下,变得令学生反感,兴趣消失,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扼制。“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当今,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国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都在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综合性实践活动”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积极合作,乐于探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所富有的实践性、群体性、竞争性,就是学生强劲的内化力的诱发剂。因为初中生在好动、好胜的心理驱动下,对每次活动都能积极参与,竭尽投入,又能人人评判,虽有高低,但客观公平,败者不馁,胜者也为多数认可,乐于容纳与借鉴。它真正让学生走向“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学习方式悄然转变
  
  新课标下的综合实践课展示了教师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创设教育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学习方式的悄然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实践、创新的机会,还增强了自尊与自信,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个性自由飞扬。
  综合实践课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甚至“考场规则的制定”,都与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关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变课堂为社会生活的缩影,给自己上了一次生动的生活模拟课。
  2.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之下的综合实践课,教师要实行民主的开放式教学,以各种方式启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要允许他们对结论、对教材质疑。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悟出方法、悟出经验,最终丢开老师这根“拐杖”,独立前行。
  语文综合实践课在学习空间上,体现为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它可以以辩论、课件、表演、演讲、讨论等不同的形式出现。开放的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自主空间。
  3.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把课堂勇敢、科学地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通过科学的设计,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实践证明,只有课内与课外融合,教学与活动组合,学校与社会沟通,认识世界与锻炼自主能力结合,才能为学生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拓展他们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让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在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带来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课程创新”的机会,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再也不能把教材当圣经”,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从课堂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特色的教材,或者对课程有自己的独到的创新。一家“言”的时代早已过去,知识的多元性和思维的发散性要求教师有一个开放和民主的胸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民主教学方式中的自省和开放精神也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很好的启示。
  1.教师的角色发生着变化。
  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是积极的旁观者,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甚至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他们的合作者。
  2.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师生共同成长。
  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体会者。教师走入学生中,与他们一起研究、学习、成长,加强双向融合,使知识得以提升。学生的智慧结晶展示,往往会令教师大有收获的。
  3.加速教师自身文化修养和活动组织能力的提高。
  目前,不少教师对“活动课程”感到生疏,难以驾驭,而课程的“活动性”所提出的要求更新,企盼更高,这就催促广大教师尽快充实自己,以适应义务教育课程的需要。
  当今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学生接受新知能力强,作为教师往往觉得自己的知识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勤于读书,勤于学习,从文化根底上去丰厚自己,从知识广度上拓宽自己,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新要求。
  教师更需要像鲁迅先生所提倡的那么“放出眼光”去接收多元文化,多学科知识,特别是一些边缘学科。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丰满自己,以提高对学生的导引能力。只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创造意识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中学老师就能把握课程,走向未来。教师只有学会研究性学习,成为研究性的老师,善于从自然、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深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五、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使教师把鼓励带入课堂,把尊重带入课堂,把信任带入课堂,把理解和宽容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在理解和宽容中得到成长的快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生活的品性,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它,也许我们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了目标、迈开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下去,并收获一路无限的风光。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问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