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6个位置分别叫什么【2000―2007年关于排球规则修改方面的研究概况】

  1.研究的背景      1999年开始实施新的排球规则(即比赛采取每球得分制,比赛中运用自由防守队员,以及发球擦网为好球等)对排球比赛、训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1]新规则的实施使竞争对抗性更加激烈,客观地促进和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新规则的实施给排球运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使排球运动更加精彩激烈,更能适应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
  
  2.有关规则修改方面的文献归类及不足
  
  在2000-2007年研究排球规则修改的论文研究比较多,文章归类发现:大部分是对规则修改后技战术和比赛规律的探讨,而且对技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发球、二传、自由人、一攻等方面;对比赛规律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赛时减少和胜负偶然性增大等方面。综合文章可以看出对推动规则发展的动因方面的研究和规则修改的主导思想及趋势展望方面很少提及。
  2.1规则修改后技战术方面的探讨分析
  2.1.1规则修改后对发球成功率要求更高
  “每球得分制”规则使各队在比赛中可以说每球必争,即使发过去的球,能否得分也得靠实力去争取。何况发球失误,无疑等于把得分拱手相送。[2]特别在比分落后的关键时刻,发球成功就抓住了拚搏的机会,而发球失误就等于自断退路。刘桂英谈道:“对发球攻击性的要求更高了。”发球的攻击性,体现在“快、变、准”三个方面。[3]笔者认为在规则实施以前,发球都比较凶狠,力量比较大,这里有一个心理因素:即使发球失败也是失去发球权,而不是比分,所以发球队员心理负担小,能发出高质量的攻击性球。而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对发球队员造成了心理上的紧张,发球的失败就意味着失分。所以规则最初实施后“攻击性”这方面体现得还不是特别明显,而是追求“稳”发球,不失分,即“必须在尽量减少失误的情况下,加强发球的攻击性”。[4]当然,在规则适应后发球的攻击性增大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2.1.2规则修改后对二传手的要求比以往更高
  杨勇在其《排球比赛新规则初探》中写道:“新规则每球得分制在比赛中对二传手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二传手分配球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其所承受的理压力更大。”[5]“攻手能否进攻奏效根本上取决于二传手的技术水平。”规则修改后二传手比以往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进攻的纽带。但是本人认为,在每球得分制新规则实施后,一传的好坏对攻手的进攻起决定作用,只有在一传的保证下二传才能送出好的传球,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一传是攻手进攻的根本保证。
  2.1.3自由人规则带来的影响
  自由人规则的实行使防守得到了改善,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进攻大于防守的不平衡局面,增加了比赛的连续性和观赏性,使比赛更加有看点。本人认为如果在比赛场上设置双自由人,可能使防守更加完善,使比赛的间断性减少,纯比赛时间增加。[6]自由人大多替换后排高大队员下场,特别是高大副攻队员,这样替换可以弥补高个子运动员后排防守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高大运动员的网上优势,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因此,“自由人的出现也使全队分工更明确,专位特点也就更突出”。但是自由人的引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设置双自由人以后),比如:如何解决后排队员的进攻力减弱问题、发球的技战术处理和攻手的体能问题、自由防守队员选拔和训练,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7]
  2.1.4规则修改间接地使拦网更加重要
  每球得分制新规则使排球制胜规律有了新的变化,虽然没有直接对拦网规则做出修改,但是实际比赛中拦网已成为新规则实施后重要的得分手段,已由单纯的被动性防御转化成为具有强烈攻击性的积极性防御。成功的拦网不仅能直接得分,鼓舞本队士气、减轻本队后排防守的压力,还能造成对方扣球队员的心理压力,削弱对方的进攻锐气。1964年的规则规定拦网队员允许过网拦网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攻的强势,但是本人认为并没有根本改变攻强于守的局面。研究表明:规则实施后拦网得分率呈下降趋势。“新规则实行后拦网的得分率由原来的19.1%下降到9.8%-12.5%,平均10.86%;失误率由原来的8.4%提高到12.8―19.8%,平均15.7%”,[8]所以进一步修改放宽拦网规则是有必要的,比如:拦网时适当放宽触网规则尺度。
  2.1.5规则修改后一攻与防反的研究
  规则修改后,很多文章都把一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原规则,一攻成功只能夺取发球权,防反则是得分和巩固发球权的主要手段。新规则每球得分制的实施,把一攻从过去只能得球权的位置提升到了直接得分的位置,使一攻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一攻”若不稳定,则往往会造成被动挨打的混乱局面,也很难获得反攻的机会。
  新规则实施后一攻受益最大,据北京体育大学钟秉枢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国家男女队在新规则实施后的多次重大比赛得分情况的统计,在全部的得分中一攻均处第一,分别占45%、37%左右。一攻得分率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每球得分制使一攻由过去夺取发球权的重要手段变成直接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较之过去有显著提升,各队均对一攻进行了加强。另外,发球攻击性减弱,一传到位率的提高,也是一攻成功率高的重要原因。[9]
  我认为虽然新规则实施后的一攻在比赛中得分率大幅上升,作用显著,但排球的内在规律没有改变,一攻的对抗实际也是两队防反水平的较量,要想领先对手或取胜对手,就必须破坏或阻止对方一攻进攻系统,因此,防反仍是取胜的关键,训练中仍然要重视防反的训练。
  2.2规则修改后的比赛规律探讨分析
  2.2.1比赛时间相对缩短,强度难度显著增加。
  采用新规则后的98-99全国联赛女队平均每场比赛耗时76.2分钟,最长121分钟,最短一场48分钟,分别比采用旧规则的1997―1998全国联赛缩短了12.3分钟、15分钟和9分钟;平均每局比赛耗时19.3分钟,最长一局32分钟,最短一局10分钟,分别缩短了5.1分钟、5分钟和2分钟。从1999世界杯比赛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现象。由此可见,每球得分制场比赛时间和局比赛时间都比发球得分制时缩短。比赛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比赛强度和难度的下降。规则的变化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临场发挥、比赛经验、心理稳定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10]
  2.2.2强弱差距相对缩小,胜负偶然相对增加。
  1999世界女排大奖赛中,韩国队战胜了巴西队;1999世界男排联赛中,世界劲旅意大利、巴西、荷兰均遭败绩;1999世界杯男排比赛中,冠军俄罗斯队9胜2负,第二、三、四各均是8胜3负,名列第七的韩国队以3:2战胜了冠军俄罗斯队。由此可见,每球得分制比赛使强弱队之间的差距相对缩小,比赛的激烈程度加强,胜负的偶然性增加。
  翁飚在其研究中提到:各个洲或国家,仍在某些技术上保持着优势。[11]比如:女排古巴和俄罗斯、男排荷兰和俄罗斯等在进攻上保持着优势;拦网方面,女排古巴、俄罗斯,男排巴西、阿根廷等技术较好;防守技术比较好的球队有女排巴西、中国,男排南斯拉夫等队。在进攻和拦网方面处于优势球队的共同特点是网上的“高度”明显高于其他球队;防守技术好的球队都是相对技术比较全面的球队,这可能与训练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有关。
  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胜负偶然相对增加是暂时的,随着各国排球队对规则的适应,强弱差距又会进一步拉大。世界排坛的大格局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
  
  3.推动规则发展的动因
  
  事物发展总的方向都是向前的,而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因可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事物内部矛盾之间的斗争,外因是外部条件施加于事物后的反应。排球竞赛规则的修改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分析。[12]排球进攻与防守之间的“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断转化是排球运动内部矛盾不断斗争的表现,这也是推动排球竞赛规则不断发展的内部动因,平衡“攻”与“守”之间的矛盾始终贯穿于规则的修改思路之中。推动规则修改的外因是多方面的:1.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余暇时间和闲余资金进行体育消费,为了吸引这部分人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排球规则必须对此有一定倾向性。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排球运动的开展必须要有足够资金作为其保障,因此规则的修改也要考虑到电视转播、广告招商方面。3.从美学角度分析,服装、鞋子、颜色的统一,场地的规划,保持比赛的流畅性、激烈的竞争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4.未来规则修改的展望
  
  4.1排球运动从创立开始到现在的100多年的时间里,每一时期规则的主导思想:
  4.1.1原始诞生期(1895―1897)的“娱乐”、“休闲”思想
  1895年威廉・G・摩根发明了叫“小网子”的这项游戏似的球类活动。这期间运动的目的――让人们既得到活动又得到身心放松而不太累,主要以娱乐休闲为主导。
  4.1.2传播推广期(1898―1947)的“完善”思想
  这段时期的规则演变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以适应推广为根本。在推广和传播时期里使其发展成为体系,规则完善,成为演变中的主导思想。
  4.1.3发展初期(1947―1964)的“统一”思想
  随着国际交往越来越多,以前推广传播期里各具特色的规则已不适应历史要求。因此,统一尺度、统一内容成为主题。从此,六人制的排球规则奠定了在排球运动中的核心地位。
  4.1.4发展改革期(1964―至今)的“控制时间”、“攻守平衡”思想
  电视转播的出现以及运动员本身竞技状态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都要求合理控制比赛时间时间,25分制以及最近2007年世界男排联赛和世界女排大奖赛中试行的“快速换人”规则无一不是对此思想的体现。
  4.2未来排球规则演变展望。
  4.2.1大众排球的兴起。未来总体目标是使排球发展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运动项目之一,成为世界上最普及、人们最热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所以发展大众排球是必须的。而当今,排球运动正在迅速地滑坡,大众基础正在逐渐地削弱,几乎失去了普及性,已经背离了排球运动发展的初衷。未来排球规则修改将更加注重如何回归到最初的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大众排球。
  4.2.2以人为本的排球观。排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竞技运动的工具,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体力、心理、智力,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且追求最大化利益,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若再盲目地追求很有可能走入歧途,出现怪象,如服用兴奋剂、人被球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从排球运动中体会到愉悦感,所以未来排球规则修改应更注重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李军等.对排球规则演变趋势的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59-61.
  [2]仝东峰.论规则变化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J].解放车体育学院报,2002,1(21):75-76.
  [3]刘桂英.排球竞赛新规则引发的发球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27):92-93.
  [4]邬燕红.排球新规则下拦网技术透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60-61.
  [5]杨勇.排球比赛新规则初探.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1(21):91-92.
  [6]姚军成.浅析排球规则的演变对排球比赛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2001,3(20):87-89.
  [7]何贝娜.试述排球新规则实施后对一攻技术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4,1(23):72-74.
  [8]宋魁试.析排球规则的修改对排球发球技术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2004,2(23):229-231.
  [9]潘少敏,李传想.新规则对女排技术环节的影响及中国女排的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71-73.
  [10]文瑾等.新规则对排球比赛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3):71-73.
  [11]翁飚.执行新规则后排球比赛技战术特点及世界排坛格局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26):268-270.
  [12]刘伟等.排球规则演变的主导思想变化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7):158-159.

推荐访问:年关 排球 概况 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