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强化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利用45分钟。但由于学习内容的繁琐与教学方法的呆板以及学生心理压力太重等因素,会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他们注意力分散,听课不认真,思维迟缓,无精打采,情绪消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寻求克服和消除学生厌学心理
  的办法和途径。几年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使用“新、精、趣、活”四字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课要“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状态、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要想取得最佳的导入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进行精心设计。因此,必须下大功夫备好引言课,使学生每节课都能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走进地理的世界。
  1.故事导课法
  即以真实的事件和科学家的小故事作为导言,如讲“水资源的利用”一节时,一开始就向学生念了一篇新闻报道,介绍了我国西安市由于水资源缺乏导致工厂停工,生活用水限量供应,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的情况,随之引入课题。在讲“洋流”时,讲述二战的“直布罗陀海战”中双方海军利用直布罗陀海峡洋底的洋流流向偷过潜艇的故事;讲“大气环流”时,讲述二战中“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时利用恶劣的天气作掩护,讲“漂移的大陆”时,讲授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生病住院而发现大陆的漂移现象等故事。
  2.设问导课法
  即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有关的现象和事实,提出设问,以组织学生的思维热点,强化学生的注意。在讲授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时,一开始提出问题,河流都是弯弯曲曲,呈S型分布,你知道是怎样产生的呢?自来水槽中的水流为何呈漩涡?龙卷风,台风,这些都是怎样产生的?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学生虽然熟悉,但不知其中的道理,又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说明这些都与地球自转有关,一堂课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开始了。
  3.复习导课法
  其具体方法是有层次、有轻重地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然后通过与本节课有直接联系的概念、原理,导出新课内容。如高中课本选修内容“城市新区的发展”一课中在讲述第二节前的导入时可以采取这样的导入方法:“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建设上海浦东的地理背景部分,知道了上海市拥有便捷的交通、广阔的经济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充足的农副产品等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但是随着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使上海市面临着许多城市环境问题。那么上海市是怎样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呢?”通过用复习的方法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旧知识起到“温故”,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顺理成章地知道新旧知识的承接关系,起到“知新”的功效。
  4.旅行导课法
  在讲述自然地理和旅游景观类知识时,教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去旅行,进而导入新课。如在讲述黄河地上河的危害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旅行:“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曲折东流,在青海、甘肃境内由第一阶梯跌落到第二阶梯上,富水能资源。在宁夏、内蒙古境内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在内蒙古的河口镇黄河折向南流,进入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再加上夏季多暴雨,故黄河水中泥沙含量极大。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放慢,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成为地上河。”从而引出新课内容。
  5.悬念导课法
  悬念导入是我们在地理课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此种方法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材料内容或身边经常发生的小事设置悬念,以此达到刺激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如在讲述“经纬网”的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悬念:“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海轮遇到了危险,发出了求救信号。可是海上没有特别的标志物,话务员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开疑团,疑团解开之时,也就是新课的结束之时。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短暂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老师既要当好演员,又要当好导演。
  
  二、授课要“精”
  
  一堂课的核心就是授课,教师采用深入浅出的讲解,绘声绘色的描述,生动形象的手势,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创造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课堂情景,在教学中应注意:
  1.抽象知识形象化:如讲地球的内部圈层一节时,可借鉴学生熟悉的熟鸡蛋来想象,蛋壳比做地壳,蛋白比做地幔,蛋黄比做地核。尽管这样的比喻相似而不相同,但确能给学生以一个鲜明的地球内部圈层。如讲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用形象的电饭煲保温,比喻大气的逆辐射对地面保温的作用,也可用晒棉被来比喻。
  2.知识教学程序化:在讲“为何世界某些地区闹水荒”知识时,采取程序化的教学,从水资源不足自然原因讲到社会原因,逐步推进:A.世界水资源本身不足;B.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C.工农业用水增多,人口增长;D.水资源污染和浪费。如有丰富的水资源何怨不足,在本身不足的情况下,再加时空分布不均困难就大了,如人口数量控制住,人均资源量就会好些。不控制污染和浪费,再多的水资源也会贫乏,这样程序教学,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些。
  3.复杂知识简单化:在讲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时,可以利用太阳光照图演示并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晨昏线同经线之间的角度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通过昼弧的长短变化推算出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4.课堂语言的条理化
  教师的教学用语必须条理清楚。逻辑混乱,没有重点,就会使学生听了一节课后不知所云,结果是一无所获。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功地利用每一节课,首先应掌握教材,然后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条不紊地把语言组织起来,做到重点突出、知识体系清楚、迁移自然、通俗易懂、语言标准。描述性的语言要生动通俗;论证性的语言要条理性强;艺术性的语言要有感染力等。
  讲解方法很多,都必须做到明确目标,重点突出,运用丰富的实例,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培养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三、巩固要“趣”
  
  巩固复习是学生对老师输出信息的反馈,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检查终端。巩固复习不能表现在对本节课知识的简单重复,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一环。因此要着重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巩固学习知识的设计。如在讲完黄赤交角时,可以问“如果目前的黄赤交角的大小变为零,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将会有何变化?”
  
  四、作业要“活”
  
  地理教材中课后题极少且多为抽象性的回答题,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我们必须将课本的习题进行适当的改动,并增补一些习题,以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解题技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不能强求一律,要灵活布置,布置的作业,也不能全改、全批,有时是抽查,有时是面改,有时是校对是否做好,这样灵活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述四个环节是否能奏得协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效。导课是序曲,授课是主旋律,巩固是强音符,作业是压轴戏。奏好这四步曲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新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精要的讲授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趣的巩固练习可把学生飞出窗外的思维抓回来,灵活多变的作业使学生领会到学习的兴趣。创新求异激兴引趣,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消化率与吸收率,杜绝了厌学情绪的产生,建立了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质量。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