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率 多管齐下,提高效率

  摘 要: 传统的初三中考复习课堂存在许多缺陷,如不利于调动学生复习的兴趣,复习的效率较低,等等。为了适应新课标和现行中考的要求,如何改变过去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用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化学教学,花较少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帮助学生减轻负担,让学生赢在课堂。
  关键词: 中考化学 复习课堂 知识体系
  
  中考化学总复习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过程,更是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整合、实现知识和能力向更高层次升华的过程。但是中考复习毕竟时间短,加上各科都在抢时间,所以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提高化学教学成绩,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入手。那么,如何用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化学复习教学?怎样才能花较少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便成了初中所有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
  要想不断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赢在课堂,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有趣问题易于引起注意,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复习课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一节课的刚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来。同时提出的问题还要难度适当,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问题过难又会让他们感觉高不可攀。因此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化学复习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
  例如,在复习《化学与材料》一节时可以从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课堂,诺贝尔奖是科学界一年一度的大事,而获奖的又是一位华裔科学家,这种爱国情结自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和高锟博士取得成就的领域又是如此接近,这就会让学生更加迫切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创设实验亮点,感受复习乐趣
  复习课堂中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再现或练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不足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但如果针对复习的知识,设置小实验进行复习,却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复习课中创设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中完成,让学生的眼睛“亮”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物质分离与提纯复习的引课时,进行如下教学设计:教师展示粗盐样品多媒体展示粗盐的成分,让学生观察,然后进行教学。
  师: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海水蒸发得到食盐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我们如何进行提纯除去其中杂质呢?
  生1:泥沙可以过滤除去。
  生2:将粗盐溶于水后粗盐中的氯化镁可以用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钙可以用碳酸钠除去,硫酸钠可以用氯化钡除去。
  师:那么这些试剂的滴加顺序又是如何呢?怎样保证这些杂质完全除去呢?
  在学生讨论后,选一种可行的方法进行实验。取粗盐,用研钵进行研细,取粉末溶于水,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适量的盐酸然后蒸发即可。
  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生活中的知识引入课堂,通过生活常识的分析,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实验,引入对物质分离和提纯知识的复习。因此,在复习中可以针对复习知识设计一个与本节知识有关的小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激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设置这个实验时,要考虑这个实验与所教内容有关,要保证实验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设置实验时,需要考虑实验对学生有激发作用,能让学生体验复习的乐趣。
  三、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化学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一是有利于知识的保存,较长时间不被遗忘;二是系统化的体系结构,有利于知识准确、快速地被提取和迁移;三是有机联系的体系结构,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要触及一点,就能迅速反应联想,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分析解决。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事先列好一个大纲,让学生填内容,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概括,将零乱的、单一的、孤立的知识整理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体现间联系的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学生在应用知识时进行检索和迁移。大纲可以采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大纲内容包括已学的概念、公式等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他们就会较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了。
  案,各自选择实验药品,并完成实验报告写于卡片上。”经过各小组成员的共同探讨,各小组设计出的方案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又如:在《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问:“碳及其化合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相互之间如何转换呢?”学生围绕上述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通过小组的激烈讨论、分析,教师给予指导、点拨,画出网络知识结构,最后是大组交流。每组把自己小组的构思、设计的网络知识结构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交流不同小组的方案,在比较中启发思维,学生对部分方案提出质疑和缺漏之处,为形成更完善的方案奠定基础。学生的参与热情高、讨论热烈、交流充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潜在能力,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迁移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
  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价值观念,团结协助的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及科学探究精神。
  四、研究《考试说明》,针对复习重点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才是最有效的。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摸清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和思维障碍。另一方面,中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它源于教材,最终的落脚也是教材。而反映命题趋向和要求的《中考考试说明》则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中考复习的依据和指挥棒。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对照《中考考试说明》,将知识点从整体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提高中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精讲考试试题,学会举一反三
  滥讲百题,不如精讲一题,因此在复习中讲题时不仅要精选题目,讲题时也要从多个不同层次进行讨论、探究,都要做到有目标地精讲,而且要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让题目与题目联系起来,让思维灵活起来,遇到新问题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就要求教师要潜心研究各类试题,分析考试热点,探究中考规律,明确复习要求,把握复习方向,注重考点原理分析,注重示范、引导解题方法和技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整理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得分率较低,哪些最近没考到,使学生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他们决胜的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和中考的重点、热点问题,精心挑选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并适当进行改题和编题。教师不应盲目采用套题,而应尽可能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等阶段,学生的练习应适时、适量、精干和灵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出题海,不断深化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并逐步由理解层次上升到熟练程度。讲评时,要抓要点、抓本质、抓联系,要讲思路、讲方法,坚持“轻结论、重分析过程”的原则,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和一题多变。力求取得“讲题归纳,评题授法,解一题晓一类,懂一类能贯通”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赢在课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多管齐下 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