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摘 要:文中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及诚信水平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提高学生诚信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诚信 道德规范 管理制度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伦理历来把诚实守信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在今天,诚信不仅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前提条件,它既包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借鉴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2001年9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诚实守信”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发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塑造健康、完善人格。但当前由于各类法规建设尚不健全,许多人忘记或抛弃了“诚信”,导致社会上出现信用危机,公民诚信意识下降,并波及校园,使得大学生出现诚信水平下降和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这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值得关注的课题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1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无论出于振兴国家还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素质。但事实并不尽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相当普遍。考试作弊是最典型的现象之一。虽然高校采取许多措施,但作弊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始终屡禁不止。拖欠学校学费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困难学生交不起学费可以理解,学校和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免困难学生缀学。然而事实表明:一方面有能力交学费的学生也不交学费,欺瞒家长和校方,拿着学费买手机、穿名牌服饰、谈恋爱、通宵上网吧等,甚至以各种假证明阻挠学校进行开展正常的收费工作。另一方面以资助困难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却由于还贷率低而面临困难和尴尬的境地,个别借贷学生毕业后杳无音信,有的已到国外学习,但却从未想起还贷。我国助学贷款的发放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完全建立在政府对大学生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不顾及自己的信誉,那么此项工程的实施将无从谈起。此外,抄作业、伪造成绩单,借教师、同学的钱不还,同学之间相互欺骗,就业违约,各类假证在校园流行等现象日益蔓延,大学生总体诚信水平令人担忧。
  1.2诚信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诚信是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契约之一,是衡量合作方是否可靠的首要标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诚信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同时也有了更为广泛的使用范围。市场经济要求人诚实、守信、公平,它是个人、企业、商家生存的基本条件。过去对市场经济存在的竞争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尔虞我诈”是竞争的本质,其实真正的竞争是在一定信誉上有序的竞争,良好的信誉度是企业和个人的巨大无形资产,谁赢得信誉,谁就赢得市场。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合作的成败,如果做不到诚实守信,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将“诚实守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新形势下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是国家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对大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1.3当前大学德育教学中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学德育教育中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首先,在思想和观念上存在模糊认识,在学校的各个教育环节,并没有把诚信作为学生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来要求学生,更没有认识到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诚信作为一种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各个教育环节对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其次,“两课”教学中对诚信教育强调不够,仅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在“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这一章节时讲到诚信教育,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相距甚远,必须加大力度充实“两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再次,师资缺乏,经费有限,教学形式单一,使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2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2.1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渗透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水平下降的外部原因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是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诸多空隙、政府职能缺位和错位、行为不规范、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小等造成的[3]。例如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许多人利用国家法律的空隙,为谋求个人经济利益,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不惜以“制假贩假”、“以次充好”、“欺行霸市”等手段谋取个人利益;一些政府官员置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工作中采取形式主义、浮夸虚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手段以满足自身的政治利益。凡此种种,大学生在有限的理性认识和道德修养便误以为以上现象为社会的普遍规律,出现效仿某些社会行为的现象也不足为奇。
  2.2大学生不够成熟的心理素质是出现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
  大学生生理虽已成熟,但心理仍未成熟,在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多元价值趋向时,容易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出现诚信水平下降。
  2.3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片面性诱发了学生的不诚实行为
  学校一些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为某些学生的诚信缺失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考试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学生作弊的直接原因。学校对考生作弊的惩处完全针对于学生,但殊不知,个别教师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考试放任自流,使某些考生心存侥幸,不惜以身试法。同时,学校为促进学生发展,促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一套激励机制无不与学习成绩相联系,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及各种考试中弄虚作假,以获取高额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等。
  
  3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和熏陶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十分重要。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良好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缺乏诚信不但影响个人事业而且影响整个国家的事业。使学生具备抵御不良社会行为侵蚀的能力。
  3.2发挥德育课的主导作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德育课的教学应向学生讲明大学生诚信缺失是道德素质的不完善。许多学生并没有将自己的诚信缺失认为是道德问题。而事实上,考试中的不诚实正是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教师应使学生明白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只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丑陋现象,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无论从传统道德,还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水平来看,诚实守信始终是人的重要道德规范,明确了这一点,对学生辨析社会丑陋现象,防止盲目效仿具有重要意义。
  3.3改变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方式,将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德育课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采取讨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处处讲诚信的人;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讲诚信的事,对自己造成过什么伤害;让学生讨论诚信对人际交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达到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
  学校德育课的成绩评定仍然采用考试评定的方法,严格地讲,考试成绩高只能表明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强,并不能表明该学生的道德水平高。有些学生为争取较高的成绩,甚至出现在德育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因此,把德育量化,以考分取人,使诚信教育脱离实际,造成大学生“知”、“行”分离,出现学生认识上明白,行动上糊涂的局面。学生德育成绩的评定不应随着一次考试的完成而结束,而应采取四年一贯制的方法,由德育课的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完成。
  3.4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学生行为。
  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是相辅相成的,必要的管理是加强思想教育有效的手段之一,没有良好的思想觉悟,管理缺乏思想基础,没有严格的管理,良好的道德规范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在对大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应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以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比如,减少和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必须从教育和管理同时进行,一是加大考试管理力度,采用考教分离、题库组卷,减少学生的侥幸心理,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二是加强对监考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对监考人员放纵考生作弊的现象予以严肃处理。
  3.5减少学校教育中片面的利益诱导活动。
  仍以考试为例,认真剖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类型不外乎有两类,一是平时学习成绩差,依靠作弊来达到通过课程考试的目的;二是学习成绩优秀,为保持优秀,不惜以自己的人格为代价,采用欺骗教师和同学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细究造成此类学生丧失诚信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道德观念不完善外,学校各类与考试成绩挂钩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是导致部分学生考试作弊的诱因。学校的激励机制应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仅限于学习成绩,如果某些奖励单纯与学生学习成绩挂钩,势必造成学生追求高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德育素质的培养。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综上所述,诚信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学校必须从德育教育和制度建设入手,加大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完善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3]卫兴华,焦斌龙.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J].教学与研究,2003,(4):15-20.

推荐访问:缺失 对策 探讨 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