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学问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qcs/gqcs201005/gqcs20100517-1-l.jpg
  在上海世博会零碳馆的最北面,有一套生物质锅炉被安置在一间单独的房间里。当游客用餐完毕,生物质锅炉可以把剩饭剩菜即时降解,转化成电能和热能。还可对餐厅内的一次性餐盘、叉子以及各种食物废弃物进行生物厌氧过程降解。降解完成后,最终余下的“产品”,还能用作生物肥,浇灌位于北坡屋顶的绿色植被。
  值得一提的是,世博会期间使用的一次性餐具不是传统塑料,而是用生物质材料“玉米塑料”制成,这种材料可循环利用,对于环境无负担。世博会在吃的细节设计上也融入了低碳的巧思,可谓用心良苦。
  “民以食为天”。吃是件大事,从但求吃饱,到吃得舒心、吃得放心,城市居民对吃的追求一直在变,如今追求吃得低碳。
  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的一段小经历:前几日,我去坐地铁,在地铁站的广告牌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低碳就要少吃肉!无独有偶,我在单位的餐厅吃午饭,看到有个女同事把盘子中的肉统统夹了出去,我好奇地问她为何不吃肉,她回答道,你真是out(过时)了,低碳啊!
  吃也低碳,但不是少吃几片肉的问题。首先得改改招待五湖四海来宾时,中国式的慷慨。点菜要适量,打包并不会让慷慨打折,而是体现珍惜食物的美德。
  其次是少用一次性餐具,特别是一次性筷子。据调查,目前国内有上千家企业生产木制筷子,年消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在生产筷子的过程中,木材的有效利用率仅有60%。事实上,采用低质木材制成的一次性筷子为了使外观能够变得洁白,大多经过硫磺熏蒸,对人体有害。
  “点餐多说一句话,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这一句绿色宣言是提倡城市居民在点外卖或就餐时,随身携带筷子,不但方便还卫生。
  至于吃新鲜的畜禽肉、鱼虾贝类是高碳的表现也有点言过其实。尽管养殖业会消耗饲料、水电资源,但跟火力发电、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相比,无论是耗能,还是污染,都要低很多。中国营养学会表示,人们应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缺少了它们,居民的食物来源、营养素来源会大大受限制。显然,纯素食并不利于膳食的平衡、营养的均衡。英国营养学家帕特里克·霍尔福德建议多选择“新鲜的、天然的食物”。
  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繁忙的物流使餐桌上多了许多异域风情的食物。但反季节或长途运输,使食物附加了储运阶段水、电、食品加工后的垃圾处理和远途运输的石油等能源消耗。
  按照人体养生学的角度,这些消耗了大量能源走上餐桌的食品不一定是居民最适合的。中国有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哪里生活的人群相对适合哪里的节气,按照时令选择本地生产的瓜果蔬菜,才是低碳在饮食方面的精髓。

推荐访问: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