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男女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研究

  摘 要: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非真实性话语。很少有人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非真实性话语,大多数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都是以真实性话语为语料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性别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进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非真实性话语 男女性别语言差异 权利和亲疏理论
  
  一、引言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非真实性话语。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真实性话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非真实性话语的资源,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被人们普遍采用的交际策略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许多学者都曾对非真实性话语做过研究,但他们大都集中于心理学、哲学、发展心理学等视角。后来语言学家开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关注非真实性话语,大多数研究是从语用学、语义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进行的。总体来说,上述这些研究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真正的理论体系,而且很少有人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非真实性话语。
  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只有很短一段时间,男女语言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研究者也关注于男女性别间交际的失误问题。刚开始,人们对男女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词汇、语音的差别及其男女性别的语言模式差别。近来,人们开始把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变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而,几乎大多数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都是以真实性话语为语料的。据我所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使用非真实性话语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国内几乎无人问津。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非真实性话语,关注男女性别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性别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进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既可以丰富对非真实性话语研究成果,又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差异性,促进男女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社会交往。
  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男女性别语言差异和权利亲疏理论为基础对男女性别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进行实证性研究。
  二、非真实性话语的定义
  许多的心理学家都设法对非真实性话语从不同的视角来定义。到现在为止,对非真实性话语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三类。
  (一)第一类的定义较为宽泛和不够全面。在国内,一些学者只是对“谎言”进行了定义。Mc-cornsk(1992)认为非真实性话语是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何自然(2006)曾经指出谎言只是非真实性话语的一个种类。以上对于“谎言”和“非真实性话语”的定义只是从说话者的角度出发,对非真实性话语或谎言的简单描述,且没有区分非真实性话语与夸张、暗喻、拟人、讽刺等修辞手法的区别因为后者也违反了合作原则,也与事实相反。
  (二)Miller认为非真实性话语是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或第三者产生一种说话人自认为虚假的信念所产生的通过蓄意地对信息的造假或省略的一种对信息的歪曲。尽管这个定义自身并不是很完善,但是他提出了非真实性话语定义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成分。
  (三)第三类对非真实性话语的定义比较可取在定义非真实性话语时,有以下两种定义值得我们的注意。它们就是原型理论和民俗模式。原型理论是从三个语义学的层面来定义非真实性话语的。
  1.陈述违反事实。
  2.说话者知道自己所说的话语违背事实。
  3.说话者蓄意的欺骗听话者。
  本文借用Galasinski的定义,把非真实性话语看作是一种语用策略,指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标刻意地对信息的真假进行调控,让听话人产生某种错误的信念。
  三、研究内容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男女性别语言差异和权利亲疏理论为基础对男女性别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进行实证性研究。
  四、研究方法
  选取来自临沂大学的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来探究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男女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性别差异。
  五、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1)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使用非真实性话语。(2)男性和女性都更倾向于对处于较高社会权势地位的人采用非真实性话语策略;而对于与自己更亲密的人,他们更易于采用真实性话语的策略。(3)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对拥有较高社会权势地位的人使用非真实性话语;更倾向于对自己亲密的人采用真实性话语策略。
  希望本研究发现的男女性别在使用非真实性话语时的差异能促进跨性别交际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丰富非真实性话语的研究,并期待在这一领域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相场均.谎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2]BAI Chunsheng.Deception: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D].Los Angles: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Doctoral Dissertation),2002:23,62.
  [3]王炯,辛自强.儿童说谎研究的进展与方向[J].中华女子学报,2007:19,(2),68.
  [4]Hudson.,R.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5]张淑玲,何自然.非真实性话语研究评述[J].现代外语,2006,29,(1):37.
  [6]李北达译.As Horn,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369.
  [7]Mccornack,S.A.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theory[J].Communication 56 Monographs,1992,(59):13.

推荐访问:语言学 视角 话语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