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实践什么意思 探究,,实践,,求知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科学教育是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则是科学素质的启蒙教师。也就是说,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幼儿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学和自由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掌握学科学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的过程,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探究能力的具体策略
  1、创设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浓厚的探究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往往对所有事物都感到新奇,总爱问为什么,而这正是科学的种子在萌发。我们抓住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下面我就从园舍环境、科学发现室、区角活动三个方面具体谈一下我的做法:
  首先,我园因地制宜,充分创设环境。充分利用走廊的空间,开辟小实验区、信息展示区、知识角,使每一块活动区都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科学发现室是我园为了让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而创设的环境。幼儿在这里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科学启蒙、科学创新,为他们自由、自主、有个性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2、拓宽教育思路,将科学探究活动融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
  科学的内涵无处不在,我拓宽科学教育的思路,将教育内容融于一日生活之中。注意发掘幼儿身边丰富的教育资源,从他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增加科学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3、优化科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1)巧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幼儿思考探究。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动因,会引发幼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探究学习的理论,探究经历了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方案、检验假设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可以采取设置问题情景加以引导。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引导的时机和火候,既不要提前也不要滞后,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第一、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在中班开展“认识蜗牛”活动中,在提出了“蜗牛喜欢什么?”这个问题后,我们就请幼儿对蜗牛的食性进行猜想,幼儿的猜想结果,使我们意外。有的幼儿猜想蜗牛吃菜叶、树叶;有的幼儿猜想蜗牛米饭、馒头;有的猜想蜗牛吃巧克力、鱼;还有的幼儿猜想蜗牛吃肉,而且是生肉、熟肉都吃。经过统计,幼儿猜想竟产生了23种之多。有了这23种猜想,幼儿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就开展得十分充实和多资多彩了。正是这猜想,使他们保持着“蜗牛吃什么”的兴趣与当幼儿发现“喂食的树叶有小洞时”,总是他们第一个发现并告诉老师。幼儿这种对探究对象最终结果的兴趣。支持了幼儿整个探究过程,从而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第二、鼓励幼儿放手操作
  我们以大班科学活动“电池的用途”为例,其中有个探究活动,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材料使灯珠变亮。教师不把现成答案显示给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操作。在操作中,幼儿发现,用铜线将灯珠和铜片连起来,将灯珠放在电池的正极,铜片放在电池的负极,灯珠就亮了;而有的幼儿发现反之灯珠也会亮;还有的幼儿将两节电池放在一起,发现灯珠就更亮了;而将两节电池面对面地放在一起,灯珠就不会亮……在一次次的操作、尝试中,在成功和失败中,幼儿发现了科学的无穷奥秘,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操作的快乐。
  4、利用社区及家庭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根据我园社区特点,与农贸市场、交警队、邮局等,把这些单位作为我园的社区活动基地,聘请农贸市场管理员、交警叔叔、作为我们的园外辅导老师,孩子们常到基地去参观,听取辅导员的介绍,真是获益匪浅。来到农贸市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小菜,知道它们的来历、保鲜方法等,要想了解现代通讯,就到邮局去,电话为什么传得那么远?传真又是怎么回事?孩子的求知欲被激活了。来到“红绿灯”处,看到了交警叔叔指挥的手势,增强了交通意识。
  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影响很大,但是,家长很少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也不能正确引导及解答,更有家长认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是“只知道玩”,是没出息的表现,更怕孩子弄脏了手和衣服,处处限制孩子的自主探索活动。为此,我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教孩子养盆花,关心家中饲养的鸡、鸭、兔等小动物,在孩子的小房间里摆上一些七巧拼板、魔方等玩具,要求家长抽空陪孩子看“动物世界”、“地球村”等科学节目,使幼儿从幼儿园到家中,始终生活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养成热爱科学、追求科学、探究科学的自觉性。
  5、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让幼儿的探究能力在成功中得到培养。
  (1)安排团体讨论
  探究结束后的团体讨论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进行一次梳理,以次强化新获得的经验,而当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时,说明幼儿的行为在逐步内化。
  (2)开展各种展示活动
  教师开展各种展示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中可以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幼儿的思维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而当他们运用不同方法表现同一种现象时,就会发现新使用的方式注意到了前一种方式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在边连续运用不同的方式的过程中,幼儿对同一种现象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的深刻。
  (3)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
  无论幼儿的想法对与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并鼓励孩子们轮流表达他们的看法。教师可以点头或微笑表示他的认可。教师也可以用“还有别的想法吗?”“这也是一种可能”“这种想法很有意思”……等这些语言。教师的态度和言行应该是中立的,只是在表明她听到了幼儿的回答。教师尽可能不赞同幼儿的想法,但并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幼儿园 江苏】

推荐访问:求知 探究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