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与途径初探]

  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专业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如何从学校发展与专业建设、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出发,探索切合实际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及其策略与实现途径,是现阶段各职业学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现状
  一是专业师资特别是双师化教师的缺乏。调查表明,由于近几年中职学校扩招,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受人员编制和人头经费的制约,影响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嘉兴市为例,2009年全市中职学校师生比为1∶24.7。在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比重过高,有的学校甚至超过50%,不少中职学校还出现了文化课教师代教专业课,一位教师上几门专业课的现象。而“双师化”教师却还不到1/4。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首先,专业师资来源尚需完善。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来源大约有三种类型:第一,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虽然学历高、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第二,文科大学毕业生,从事职教后转为专业教学工作,急需更新知识结构,熟悉专业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第三,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但有些学历偏低,专业理论缺乏。其次,职称结构还欠合理,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人数比例偏低。再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年教师特别是中年骨干教师人数比例还偏低,青年教师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高技能双师化的专业教学带头人严重不足。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实践能力不强,表现为: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教师队伍本身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有待加速更新。
  2.原因
  造成中职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国办学校师资入口渠道窄。随着中职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作为主体的国办学校,一方面用人进编难、限制多,要用的人进不来,另一方面校内已有人员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实训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而到社会企业上招聘也会面临许多管理难题。
  二是优秀人才不愿进入中职系统。由于职高老师的待遇与一般公务人员有不少差距,即便在教育系统内部,职高老师与普高老师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因此高校毕业生不愿进入中职教育系统,还有一些优秀中职老师跳槽离开,部分教师利用一技之长在外干起了私活,工作重心偏离。
  三是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和学习科研环境。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教师还基本上处于“吃大锅饭”的状态,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虽然有些中职学校初步实行了聘任制,但由于生源不固定,退学率高、所设专业的弹性较大、缺乏实行聘任制等原因,真正执行的并不多。
  四是中职教师外出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如果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学校和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经济来源和物质基础,学校拿不出培训资金,给教师培训实习带来了困难。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双师化”建设及其途径与措施
  1.“双师化”专业教师的内涵及其作用
  具有教师职称和工程技术系列职称(或职业资格)是“双师化”专业教师的重要特征,具体内涵表现为:
  (1)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和教学实践能力。“双师化”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除了必须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素质(即掌握教学规律、处理教材、较好的语言表达、课堂组织协调和管理学生的能力等)外,还应具备胜任相关专业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且能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具有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2)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双师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了解本学科或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积极参与相关专来的理论研讨工作,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是处于学科领域前沿的领头人。
  (3)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特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熟悉生产实践,有较强的动手示范、解决疑难问题的现场指导能力,能倾注相当的精力抓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工作或能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开发和专业技术服务工作,自身具有多种相关岗位技能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并能及时掌握本专业群的最新操作技能。
  2.构建中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一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战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扩大中职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打破学历限制,身份限制,坚持能者为师。开辟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的绿色通道,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有序流动,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评估、奖惩和编制管理办法。
  (1)健全考核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淡化身份、强化岗位。按照“因事设岗、按岗聘任、人事相宜、事职相符”的原则,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并通过“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形成人人竞争上岗的机制。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通过选拔“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创名教师”工程,将责任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三是奖金分配上,要将基本部分和单项部分分开,改变“一刀切”和新一轮“大锅饭”现象。要根据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比如试办高职班,建立专业实训中心,进行课程开发,强化实践教学等等,适时地进行调整,并拉大档差或档距,以体现政策的导向。
  (2)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化”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必须充分重视、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认识,制订好规划。学校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双师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将此纳入职业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二是改变专业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化”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学校应有意识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建立岗位轮换制,加强校内外培训基础建设,使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三是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双师化”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
  (3)从高校毕业生中吸纳新人,加强学校师资储备。近年来,职教师资趋于年轻化,年富力强、具有经验的中年和老年教师相对偏少,骨干教师出现“断层”。中职学校应从自身师资配备出发,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吸收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从政策、经济待遇上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让从事中职教育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4)健全中职教学质量服务支撑体系。对中职学校来说,生存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而要确保教学质量,笔者认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中职师资队伍。二是行业技能人才的岗位标准和人才的体系标准,或者与行业接轨的校级技能标准。三是中职学校各专业课要有技训计划(目标、操作、考评),文化课要结合专业、学生、区域等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确立对学生公共素质的培养范围、标准。四是各级政府部门要确保职教经费的落实,杜绝拖欠,甚至挪作它用的现象。五是中职招生予以政策、制度保障,切实消除目前招生市场混乱无序的状态。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

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初探 师资 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