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可见,听课、分析课、评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作为一名校长,深入课堂,多听一些课是必要的,况且校长每学期都有一定节数的听课计划。然而,我认为只去“听”不是目的,而更重要的是“评”,换言之,我们应该为了“评”而去“听”。
  听课,人人都会听,可是评课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并不是以千篇一律的一句“很好”就能衡量一节课的。可以说,评课既是一项任务,又是一份责任;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门艺术。所以,要做一个好校长,首先应该做一个善于评课、懂得评课艺术的校长。
  毋庸置疑,校长科学而有效的评课,不失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评课使校长工作“回归化”
  校长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被开会、出差、应酬、接待等所占据,哪一个校长不渴望“回归课堂”呢?然而,听课、评课不正是一种回归课堂的有效途径吗?
  学校每学期开展的汇报课、观摩课、研讨课等都为校长深入课堂创造了机会,校长还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随机听课。
  当行走于充满激情的课堂时,每一次心灵的震撼都让我激动不已:目睹了学生的探究场面,我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法的创新;倾听着师生间融洽的交流,我感悟到了新型课堂的勃勃生机……
  “听”之认真,“评”之有效。为了使评课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我制定了《评课细则》,“细则”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制定了评课方案:
  (一)教师的“教”
  1. 教学目标的定位,三个维度的整合。
  2. 教学结构的组合,备课主题的体现。
  3. 教学资源的挖掘,教学准备的程度。
  4. 教学重点的突破,教学难点的解决。
  5. 教学方法的创新,先进理念的凸显。
  (二)学生的“学”
  1. 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氛围的营建。
  2. 主体作用的发挥,合作探究的效果。
  3. 自主学习的进程,生生互动的气氛。
  4. 学习状态的优化,知识技能的形成。
  5. 学习素养的提高,学生个性的发展。
  遵循《评课细则》,通过认真评课,使我不断地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学识水平,也使我能够从繁忙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走出来,对校长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真正实现新时代校长角色的价值。
  二、评课使教学工作“科研化”
  听课、评课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备课、上课以及课后反思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科研的实践之中,从而实现日常教学“科研化”。
  (一)“即评制”和“周五评课制”
  评课过程中,我校采取了“即评制”、“周五评课制”等评课方式,从而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进行认真、细致的评析。
  1. 即评制。“即评制”就是在听课之后及时给予点评,是“一对一”的交谈。这种方式的评课有利于教师课后进行深刻的反思,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这不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研究吗?
  2. 周五评课制。“周五评课制”即每周的周末对本周所听的课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规范的评析。这种评课方式的优点在于突出了对比的效应,建立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通过这样的评课,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因而会大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真可谓“立竿见影”。
  (二)我校还创设了“校外听课校内评”的评课机制
  每学期都有教师走出去听课的机会,如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际交流课”、镇中心校组织的“优质课”等,这都是更具研究价值的课。教师“走出去”之后,再回到学校对所听的课进行认真的评析,从而剖析自己平时的教学,取长补短。这样,学校的科研氛围不是更浓烈了吗?
  三、评课使学校工作“和谐化”
  以往的听课,听过之后,常常因为工作忙而“不了了之”,不能对教师的课进行及时的评析,因而失去了听课的意义。
  如今的情状却截然不同。正所谓听课引发了评课,评课促进了教学。然而,评课更促进了和谐。实践表明,评课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使校长与教师能够倾心交谈。渐渐地,评课已经成为校长与教师之间更为亲切的对话。所以,评课使干群关系更融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走向“和谐化”奠定了基础。
  评课时,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因而增加了理解,减少了隔阂;增多了共识,缩小了距离;增进了团结互助,为美丽的校园奏响了和谐之音……
  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评课,是对一节课公正、有效的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全面剖析,是学法创新的深入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与发展,也是校长回归课堂的必然途径,是体现校长角色的重要一面。

推荐访问: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