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中央`地方电视台节目 对地方电视台“帮忙”类节目的思考

  【摘 要】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的兴起之际正逢构建和谐社会之时,“帮忙”的特性决定了此类新闻节目在当前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自我调整的—个主攻方向。本文从地方电视台“帮忙”类新闻节目兴起的背景、竞争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作铺垫,推动此类新闻节目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 “帮忙”类节目 民生新闻
  一、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产生的背景
  当今是一个强势媒体垄断文化的时代,电视以其声像并举的传播优势以及与艺术、科学完美结合的技术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传媒之王”。林林总总的电视节目竞相登台,构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选择困惑。民生类新闻要想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就要开发关联内容,在栏目策划中注意差异化、个性化经营。只有结合本土特色,深入研究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自觉进行节目创新,从形式和风格上下工夫,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新闻资讯,才能跳出既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打造全新的新闻栏目。加之,地方电视台受到资金、硬件设备等等方面的限制,就必须摸索出贴近本地受众需求,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服务型新闻节目,这样,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便应运而生了。目前,这些“帮忙”类新闻节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民生节目的替代品,在报道的同时帮助百姓解决问题,如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帮助直通车》、黑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帮忙》,都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另一类是从民生深入到感情,使新闻更加贴近生活。如吉林电视台的《说实在的》、山东电视台的《生活帮》、温州电视台的《闲事婆·和事佬》,这类节目较之上一类更获得老百姓的喜爱。①
  二、《小科帮忙》简介
  2008年初,攀枝花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小科帮忙》正式推出,这档以“帮忙”为独特定位,有时也以四川方言为播报形式的新闻栏目一出现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经过几次扩版之后,现在栏目分设四个板块:“帮忙”——急观众之所急,想观众之所想,为观众排忧解难;“淘相因”——定期为您搜罗超市里的特价商品,让您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市场行情;“求职无忧”——既可以发布您的求职资讯,也能为您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小科帮忙5+2”——是《小科帮忙》栏目推出的周末服务版,节目信息量大、服务性强,针对百姓所关心的理财、求职、汽车保养、家庭装修、娱乐休闲等进行服务报道。经过两年的摸索和发展,目前,《小科帮忙》已经成为该频道乃至整个攀枝花电视台的王牌节目。
  三、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的优势
  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电视新闻报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它自身存在的一些优势,是值得探讨的。
  1、贴近性
  “帮忙”类新闻节目作为民生新闻的延续和创新,比民生新闻更具有亲民意识。这类节目通过关注市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引导社会各界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新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既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形成了与央视、省台错位竞争的优势。正如《小科帮忙》一样,此类节目中,市民的出镜率高,使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媒体因此也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源,更高的节目收视率和忠诚度。而且,在这些节目当中,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同期声被大量地运用,生动的画面、鲜活的市井语言使媒体与市民实现了零距离的贴近。
  2、生动性
  从形式上来说,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注重形式包装,致力于打造个性、亲和、生动的节目形象。就《小科帮忙》而言,在小科的带领下,由近十名热心、善良、充满激情的帮忙记者组成的帮忙团队每天都奔波在不同的战线,全力以赴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现在《小科帮忙》的口号——“有事您说话,小科来帮忙”以及帮忙热线6900295在攀枝花可谓是家喻户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这是《小科帮忙》栏目的主题歌,无论是片花还是结尾,与节目定位相吻合的栏目主题曲都会与小科随时在帮忙路上的flash动画和真人MV等流行元素结合起来,节奏感快慢相宜,从而使节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专题性
  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不同于以往简短的新闻播报,它需要对“帮忙”的过程给予条理清晰、逻辑严明的展示。一般情况下,此类新闻节目都是以专题报道的形式为主要报道体裁,这不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视民生新闻一直被人诟病的零碎、琐屑,还能在无形之中把受众带入到整个新闻事件中来,感受着事件的起伏与发展,让受众在真实的事件中体会到当事人的喜与悲,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的现实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也是此起彼伏地出现,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被市场和“收视率”无形中影响,此类节目也渐渐暴露出来一些自身的缺陷,需要引起重视。
  1、题材相对局限,内容过于单一
  由于节目定位的限制,“帮忙”的程序也愈发趋向模式化,最终还是难以逃脱内容的雷同,造成“帮忙”类新闻节目内容单一,选题范围狭窄。这样既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又会使节目停留在表象上,没有典型意义,缺少新闻价值。而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国际新闻都没有涉及,这又使得此类新闻节目的眼界不高、目光短浅,从而难以引导舆论。
  2、缺乏信息量,收视群体受到限制
  “帮忙”类新闻节目由于题材相对局限,以致信息量严重缺乏。在帮忙行动中,为个人的日常琐事帮忙在报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停水停电、环境卫生、噪声扰民、火灾车祸、邻里纠纷、假冒伪劣、投诉告状等琐碎新闻经常在节目中重复性地出现,从而使收视群体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年轻的收视群体的需求。
  3、记者角色容易发生错位
  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是一种介入式的报道,记者的介入和在场,使得在“帮忙”的过程中,记者比较容易无形中就参与到了事件中来,从一个“客观的传播者”变成了一个“事件的参与者”,干预事件的发展。这样一来,记者就有可能从新闻的报道者向新闻的制造者转变,从事件的旁观者变成事件的推动者。记者越出媒体本位,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当事人的执法者,长此以往,观众很容易就会把仅仅是舆论工具的新闻媒体误当成是万能的政府机构或者执法部门,容易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推荐访问:类节目 思考 帮忙 地方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