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内容摘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他们正值身体发育、接受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使其在人格�学习�品行等方面存在在着很多问题。笔者作为农村小学教师,长期接触留守儿童,现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策略
  
  一、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临时监护人,照管孩子的一切,由于受这些临时监护人的年龄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任型。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在一些生活条件差、监护能力弱的家庭。此类监护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天天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他们对孩子仅能做到煮煮饭、洗洗衣而已。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往往只是口头说说,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目前,很多留守儿童因过分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常常是要什么就给什么,结果是在价值观方面没有收到合理引导,养成孩子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的、不“听话”,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等性格行为。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由于留守儿童是被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等临时监护人中的,没能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这些孩子因感觉不自由,造成人前胆小怕事、人后惹是生非的双重矛盾性格。甚至因犯错就对临时监护人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临时监护人不敢管教、放任自流。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我们的留守儿童大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不浓。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亲情补偿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模糊。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
  
  笔者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所教班级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既心疼又着急。这些孩子对老师的亲密程度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把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与需求、对权威的认同转移且重叠于教师,特别是向班主任转移。那么, 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有爱心 、耐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留守儿童,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只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2、关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部分孩子因感情上无法和父母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性格相对内向、自卑、敏感,情感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因父母在物质上过分放任或临时监护人娇宠溺爱,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这类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队会或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让他们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办有图书角、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活动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通过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利用每周的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
  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为此,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通过开展班内、级内或校内“一帮一”活动,多和他们单独辅导谈心,让他们体会班级的温暖,把他们引上喜爱学习的道路上来。

推荐访问:留守 浅谈 教育管理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