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中专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思考_高中班主任实效性思考的相关文章

  摘 要: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当前中专英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总结教学实践,对通过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重视情感交流等非智力因素来提高中专英语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中专 英语教学 实效性
  
  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中职学校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中考落榜进中专,这是大部分中专生之路径。伴随着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对中专学校已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中专招收的是高中落榜生或初中毕业生。中专生源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专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专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对教师的压力非常大,传统灌输式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保证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有必要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中专英语教学水平。
  
  一、端正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
  
  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学生一旦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并发生作用,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与持久力,大大地促进学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如在平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无论升学、就业、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英语,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内心深处对英语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责任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传递信息载体之一的英语在国际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在教学中要注意思想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互相渗透,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让他们把学习英语与个人的理想及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英语学习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需要学生记住大量的单词、习语和一些典型的对话及短文等。而刚学英语时,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很浓,乐于学,但随着内容和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就觉得困难,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从而对英语从好奇到厌倦,再到恐惧,甚至放弃,逐渐造成两极分化。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自身的行为和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学生有了坚强的意志,就会自觉地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磨炼学生的意志,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如给学生讲中外著名学者、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在语音、语调、书写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要求他们认真、按时、一丝不苟地完成英语口、笔头作业,并定期督促检查,不断对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磨炼他们的意志。同时应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有了信心,学习的动力就更大。如通过给学生讲往届学好英语的成功者的例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感到通过努力能实现学习目标,从而对学好英语充满信心。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教唱英语歌曲,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会话、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培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和超前的创造力,尤其要注重提问的艺术,课堂的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中专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特点设置不同种类的问题,如预习性、总结性、评价性、联想性、发散性提问,鼓励学生对问题予以判断、分析与评价,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钻研教材,把握知识要点、难点,所提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发展规律,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应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提高他们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课堂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起“以生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师要转换其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流,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当然最佳的交流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
  
  四、重视情感交流,提高教学实效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情感交流,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能很好地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紧张,学生就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交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就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一位教育家曾经如是说。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民主的交流氛围,对教学应充满激情,做到情绪饱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向学生传递关爱、信任和期望,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应留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与表扬为主,用自己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为他们提供说英语的机会,这样才能影响学生,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自觉地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中专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在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如能重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提高中专英语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付彩丽.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培养.理论界,2006,(6).
  [4]赵金霞.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推荐访问:英语教学 中专 实效性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