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质教育浅析]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摘要:针对高校学生素质问题的现状,高校、社会和家庭应当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各部门应通力配合,推进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 问题 原因分析 建议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为目标,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模式。高校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当代高校学生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尽管各高校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门类和课时设置越来越多,政治学习也常抓不懈,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当代高校学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2.政治取向中夹杂功利色彩
  不少高校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把参加政治学习、入党、当学生干部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过多地把个人利益隐藏在思想政治中,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心理问题突出
  伴随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重荷,社会问题积累产生的思想困惑,部分青年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出现了上课“梦游化”、 KISS“公开化”等不正常现象,使得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高校学生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1)受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消极影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还未完全建立,随之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高校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另外,一些行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滋长,使高校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
  (2)受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网络在大学校园的大量使用,在便捷沟通交流的同时,也有大量不健康的精神垃圾通过网络侵蚀着高校学生,给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提出了挑战,也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
  2.高校素质教育的不足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学校和教师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把德育放在次要地位,而把智育放在了第一位。对学生的评价,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成了最重要的标准,这样就抹煞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及道德意识等的养成。
  3.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代家庭的父母有时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使其培养教育内容有较严重的偏差,呈现出重物质追求的教育轻传统道德的灌输,重技能培训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倾向。同时,某些家长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
  三、建议
  1.社会应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包括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防止腐败现象、侵犯知识产权、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建立政府部门清政廉洁、社会各界遵纪守法、公民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减少社会不良现象对高校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为素质教育做好正确导向。
  2.高校应改革教育模式,做好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高校历来是培养高校学生的重要基地,应针对高校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相应改革。第一,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把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法律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纳入其中,并且比例要适当,改变以往主要以成绩评价学生的标准。第二,建立大课程体系。在整体优化、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原则下,对原有课程体系去粗取精、精简优化,再有机融入符合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第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增强高校学生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提升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充分发挥心理辅导机构的作用。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第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要在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生活能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3.家庭要成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坚强后盾
  如果说学校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那么家庭则是促进和巩固学校教育成果的后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素质、习惯,家庭教育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心理素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应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当好学生跟家长的桥梁,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高校学生素质,应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作用。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推荐访问:浅析 素质教育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