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模型指导Flash教学:建筑模型制作

  摘 要:“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模型”是皮连生教授基于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提出的关于程序性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对Flash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该模型分“三阶段六步骤”,教学过程必须包括这三阶段六步骤,缺少任何一步,学习或者不能发生,或者发生了但不能持久保持,教师按照模型中的步骤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Flash教学 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模型 知识的习得 知识的巩固和转化 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1983)认为,通过信息加工过程人们获得两类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皮连生教授根据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其中程序性知识的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图的左边所示是程序知识的学习过程,箭头表示学习进程的行进方向:右边是与学习过程相应的教学活动。图中1-4步为学与教的第一阶段,是知识的习得阶段,第5步为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第6步代表知识的迁移移与应用阶段,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必须包括这三阶段六步骤,缺少任何一步,学习或者不能发生,或者发生了但不能持久保持,教师按照模型中的步骤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效率。该模型对Flash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一、知识的习得阶段
  
  此阶段的教学过程共分四步,相应的学习过程也分4步:
  (一)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对应学习过程的注意与预期阶段)。
  1.引起学生注意:新知识在学习之初,总是作为一个外部刺激出现在学习者面前的,这一外部刺激如果不能得到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就不可能进入工作记忆,也就不可能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有的只是机械学习或对新知识只做表层联结,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很差。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新知识的习得、巩固和应用阶段,在教学中,可利用新颖变化的实物、模型、挂图、幻灯、视频动画及教师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Flash教学中,为了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向学生呈现的动画要美观、够吸引人,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呈现的动画应是一幅完整的作品,这幅完整的作品不仅包含要学的新知识,还可以包含与本课时教学任务无关的动画。如图2所示,要学习的新知识是形状补间动画――“四个红灯笼”变成四个字“庆祝国庆”,但向学生展示的这幅完整的动画作品还包括本课时不需学习的包含“影片剪辑控制”知识的动画“烟花绽放”及“声音”;如图3所示中,完整的作品中要学的知识仅仅只是引导动画――礼品盒沿弧线运动。向学生展示的动画作品的完整性,使所学的新知识处于丰富的情境中,这种情境性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还能促进新知识的迁移应用。
  2.告知学生目标:不仅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应告知其学习目标,以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期待,“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告知其学习目标”的先后顺序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在Flash教学中,一般是先呈现动画作品,引起学生的注意,后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在告知学生学习目标时,应具体明确,切忌模糊不清。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动画作品中,告知学生要学的新的动画知识是形状补间动画,即“四个红灯笼”变成四个文字“庆祝国庆”,而不是“烟花绽放”及如何应用“声音”;在如图3所示,告知学生要学的动画是礼品沿弧线运动的动画,而不是其它。
  
  (二)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对应学习过程的激活原有知识)。
  学生的原有知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加涅、梅耶、维特罗克等认知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原有知识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且指出,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在Flash教学中,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
  1.比较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提示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具有可比性的知识。如讲授直线工具前,可以简明扼要地演示讲解已学过的钢笔工具和铅笔工具;讲授影片剪辑元件前,可以简明扼要地演示讲解已学过的图形元件。这样,当完成了“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和“呈现新知识”两步骤后,就可对“直线工具与钢笔、铅笔工具”进行对比,可对“影片剪辑”元件与“图形”元件进行对比,这种对比能使学生对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不同点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有着更准确的理解和清晰的分化。
  2.抛锚策略:运用学生已有知识来完成新的要学的动画而不能完成时,抛锚的情境出现了,这样,不仅提示学生回忆了原有知识,而且还引发了学生对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的期待。例如,如图3所示,讲授引导动画、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原有的动作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知识来完成所呈现的引导动画――礼品盒沿着弧线运动,当不能完成时,抛锚的情境就产生了,学生就对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期待,并对各类型动画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呈现经过组织的新信息(对应学习过程的选择性知觉阶段)。
  这个步骤是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前两个步骤的目的所在,是学生创造性应用知识于实践的基础,教师可根据不同性质的新知识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在Flash教学中,主要可采用展开性策略、分解性策略、抛锚策略等。
  1.展开性策略:展开性策略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必用之策,向学生展开详细的程序性知识的程序性过程,能使学生透彻理解程序性知识的意义。讲授如图2所示的“礼品盒沿弧线运动”这一引导动画时,应向学生演示讲解完成该动画的展开的、完整的、精细的操作过程,以帮助学生明确其操作程序。
  2.分解性策略:在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将完成某任务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引导学生找出实现阶段任务的可能方法及最佳方法,这种分解式训练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建立子目标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图3所示的引导动画教学中,可分解为以下几个子目标(或几个阶段):A、制作元件礼品盒,B、画引导线,C、使礼品盒元件附着在引导线的首尾两端。画引导线的可能方法:钢笔、铅笔及直线工具。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工具来画引导线。
  3.抛锚策略:教师有意去犯错误,结果导致不能完成任务,这种抛锚的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引导动画时,教师有意将各小段引导线的端点之间留有不易察觉的小间隙,结果导致引导动画不成功的抛锚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来解决。
  (四)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对应学习过程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当完成了这阶段中的前三步后,应用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新知识的理解。精加工策略是将新知识与所激活的旧知识进行比较加工、整合,并按它们应有的关系搭建起局部的命题网络。精加工的作用不仅在于通过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于将新知识与更多的知识建立更广泛的联系;组织策略是将所学知识按照知识点的类属关系进行归类整理,从而为所学知识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有序的体系。在Flash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精加工和组织归类,以增加知识的可辨别性、清晰性和稳定性,使学生在应用时能快速正确地提取,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列表比较法
  
  2.归纳法:制作引导动画的流程:制作“被引导物体”元件→在引导层画引导线→将“被引导物体”元件附着于引导线的首尾两端。
  3.归类法:
  
  
  二、知识的巩固与转换阶段
  
  第5步:指引学生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对应学习过程的经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
  前述四步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知识的习得阶段,是对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表述的学习和理解。接下来的阶段是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通过练习将以陈述性规则的命题及命题网络表征并贮存在人脑中的程序性知识程序化,形成智慧技能及动作技能,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没有练习,程序性知识只能停留在陈述性阶段,无法实现程序化,更无法实现熟练运用的技能。在Flash教学中,学生应完成上述教师演示讲解的动画并做一定量的变式练习,提高对同类模式的概括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提供个人差异化的纠正和反馈。
  
  三、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阶段
  
  第6步:提供技能运用情境,促进迁移。
  这一阶段对学生而言,是通过大量练习将知识应用于更多的情境之中,进一步提高对知识应用的模式的识别能力,使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准确性和速度不断提高,直至成为高度灵活、纯熟的技能;这一阶段对教师而言,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应用情境,不仅应提供正例情境,以提高学生对同类的概括能力,还应向学生提供反例情境,以提高学生对非同类的分化能力。提供的练习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以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
  以上论述了教师在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和采用的方法。下面以如图3所示的引导动画为例说明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模型对Flash教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2007级)

推荐访问:教学过程 性知识 模型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