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在线翻译器百度在线翻译_英汉互译中的文化脱节

  摘 要: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也是思想交流的接力,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流。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上发生局部的交叉、空缺、甚至冲突,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脱节。在互译时要尽量了解和避免。
  关键词:翻译 文化 脱节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流,是沟通文化之间的移植活动。“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尤金・奈达)。任何语言都不仅体现该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而且也反映其文化思维、民族心理、人文历史、社会价值,同时也蕴藏其民族的人生观、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如政治和宗教信仰等。汉语和英语是东西方两种典型的语言,汉字和英文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系。从文字的构成到思维方式,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到周围的环境,从所经历的发展到目前的经济条件,从历史的变迁到文化的沉淀,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另一民族的文化中可能是盲点。英汉互译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脱节。
  
  一、词汇脱节
  
  语言离不开词汇,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最活跃、最有弹性的但又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份。由于它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物质环境、社会结构、精神信仰等等的最先表现形式,有些词所指的各民族中各自特有的事物,因此,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有时没有对应语。
  如:在6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群对社会现实不满的一代年青人,他们披长发、着异装、酗酒吸毒,但这些并不表示他们玩世不恭,有很多人对社会问题有严肃的态度、独特的见解,英语中把这群人称为“hippie”,把它翻译成汉语时,如果采用音译,则可翻译成“希比士”。但中国人对之会茫茫然不知其真正内涵,现把它翻译成“嬉皮士”,大概能让人明白其涵义,但还不能真正表达出美国文化在特殊时期产生的这种独特现象。
  同样,中国悠悠的文化中独特的天干、地支、属相、农历、节气、阴阳、算命等在英语中也没有现成的对应词来表达,绝大多数在翻译时只能音译,这使英美读者很难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有的尽管采用了意译,但还是不能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中国的“端午节”是人民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只是其中的一项活动,因此“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并不能真正表达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再如:“抓周”是中国古代风俗,相当于算命,人们习惯在小孩周岁时让其随意抓取一些东西来预测他的志向或兴趣。把这民族文化内涵特别丰富的词语翻译成英语时只能采取释义的方法来做解释:When a child is just one year old,he will be told to choose one thing among many others,the adults will predict what his interest is or what he will be in the future by what the child chooses.
  
  二、词义脱节
  
  英国哲学家威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曾说过:“一个词的含义只能从该词在语言的应用中去获得”(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its use in the language) ,而且词汇的语义必然印着民族文化的烙印、隐含民族文化的内涵。因此一部分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如:英语中的“baby kissers”是“吻婴儿的人”,但常指那些为拉选票、讨好选民的政客,他们在公共场所拥抱小孩,亲昵无比,其目的是为了哗众取宠。再如:liberalism在汉语中所对应的翻译是“自由主义”,但汉语中的“自由主义”是指缺乏原则性,无组织、无纪律,强调个人利益的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汉语大词典),是一个贬义词;而英语中的“liberalism”具有明显的褒义,根据《新编韦氏大学词典》中的解释,它是“一种建立在相信事物发展、人的善良本性、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张保护政治和民众自由权的政治思想”;再如,在汉语中,“醋”常可以用来形容男女交往中的妒忌心理,如“吃醋”、“醋坛子”,而在英语中“醋”只是一种调味品。因此,在翻译句子“他吃醋了”,不能翻译成He is eating vinegar 或 he is drinking vinegar而要意译成He is quite jealous 或He is full of jealousy /He is in his jealousy.
  有些词或词组不能望文生义,谨防词义陷阱。
  如下列英语中的表达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
  busboy在英美国家指“餐馆或旅馆的勤杂工”,而不是中文的“公共汽车售票员”,confidence man、personal remark、child’s play在英语中分别表示“骗子”、“人身攻击”和“容易干的事”,不能按字面意思对译成中文的“有信心的人”、“个人评论”和“儿戏”。再如:take your fingers out表示“动手干”不是“别插手”,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不能译成中文的“令人发指”而应译成“令人非常愤怒”,free living奢侈的生活(不译为:自由生活),small talk家常话(不译为:小小的谈话)a white night不眠之夜(不译为:白白的夜晚),China rose月季花(不译为:中国玫瑰)。
  而下列中文中的表达也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
  摇钱树:不能直译成money tree,而按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应该是cash cow。
  三角债:不能直译成triangle debts,因为三角债不真的表示涉及三方的债务,而是泛指多方债务,因此用chain debts才能表达出其意。
  
  三、历史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脱节
  
  在世界上任何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词或词组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或来源典故。尤其是习语、成语、歇后语等等。
  英语to pass the buck不能译为“把银元递下去”。根据“The words and their stories”(by Herbert Sutcliffeand Harold Berman,Voice of America,Washington,D.C. 1978) ,这个词源于赌博中:The phrase seems to have come to life in the gambling houses of West. There,a silver dollar was put in front of a player to show that he would be the next dealer to pass out the cards. A dollar,silver or paper,was called a “buck”. 后来被美国总统引用成“推卸责任”。President Gerald ford dramatized the phrase after taking Richard Nixon’s place in the White House. Ford announced in a special television broadcast that he had decided to pardon Nixon for any crimes he may have committed as President. Ford said such a decision had to be made by him alone,that he could not let others do it for him. “the buck stops here,” said Ford.再如:几百年前一位英国作家曾经说过:“Ah,each finger today is a thumb,I think”(啊,看来今天每个手指都成了拇指/手脚不听使唤)。因此“all the thumbs”就被用来指“手脚不听使唤”。还有“to talk turkey”、“to logroll”、“over a barrel”等所表示的“谈正经事”、“相互捧场”、“落入困境”都有其历史典故。翻译时要准确表达其意必须对这些词的源头了解清楚。
  汉语中的绝大多数成语都有其出典。“此地无银三百两”,传说有个人把300两银子埋在土里,上面写了张字条:“此地无银三百两”,他的邻居王二看到后把银子偷走了,也留下字条“隔壁王二不曾偷”。这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喻要表白自己,却反而暴露自己。因此如直译成“There isn’t 300 liang of silver buried here”西方国家的人就不能明白其隐藏的意义,所以意译成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way by conspicuously protesting his innocence.
  同样“赔了夫人又折兵”也有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不能直译成“lose one’s lady as well as his men”,因根据它的比喻意思 “想占便宜没占到反而遭受损失” 来译成“try to make gains only to suffer dual losses instead”.
  
  四、因生存环境风俗习惯不同而产生的文化脱节
  
  英国是一个岛屿国家,历史上航海业很发达,因此英语中产生了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惯说法,英语中有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的说法,表示“奋力图存,勉强渡过难关”的意思。All at sea表示“不知所措”;in the same boat表示“处于同样不幸的境地”,如:The twins both failed in the exam,so they were in the same boat(这对双胞胎考试都没及格,所以一样倒霉);spend money like water类似于中文的“挥金如土” ,因为英国的水太常见,太平凡了,类似的还有: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蝼蚁之穴,可以溃堤 life is compared to voyage/人生好比航海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乘风扬帆或趁热打铁。而对应地:汉民族的生活离不开农业和土地,因此常用“挥金如土”来比喻用钱的无度和随意;还有如:as we sow,so shall we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no gains without pains /不劳动者不得食,always taking out the meal-tub,and never putting in,soon comes to the bottom/坐吃山空。另中文中的“面如土色”,不能翻译成the color of earth,因为西方人以白种人居多,他们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惊吓都不会面如土色,因此可按他们的习惯翻译成as white as a sheet。
  同时英国的天气变化多端,它始终是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因此用有关天气的表达来喻指其它也就不足奇怪了。如:英语中after rain comes the sunshine 翻译成中文为“苦尽甘来”,等于sweet comes after bitterness;在英国是难得有好天气的,fair-weather可以用来比喻“风和日丽”般的人生坦途,fair-weather friend喻指不能共患难的朋友,fair-weather aircraft指无论什么天气都能飞行的“全天候飞机”。
  同样,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素来崇尚“吃”。“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把“食”视为头等重要之事,因而产生了与吃有关的词语(许多饮食文化)。
  如:在中国“鱼”是富裕的象征,“米”是主食,汉语中用“鱼米之乡”来喻指富庶的地方,但如翻译成the town of fish and rice会令英美人不知所措,因他们习惯吃面包、喝牛奶,因此可把“鱼米之乡”翻译成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汉语中用“添油加醋”来形容对某事的夸大其词的描述,“油”和“醋”都是中餐中的重要调料,加了它们,菜的味道就不一样了,但西餐和中餐不同,翻译时不能直译,如:经她的一番添油加醋,这件事情的性质竟完全改变了。应译成:After her adding highly colored details to this affair,the nature of the whole matter has been completely altered.
  
  五、因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脱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普遍强调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独立性,他们对已充满自信,不谦逊,自我表现欲强烈;而中国人常年受传统儒家道德的熏陶,“谦受益,满招损”,对自己的价值判断通常以自贬的形式出现。如:待客时,尽管有许多精心准备的丰盛的菜肴,还会客气地说:“没什么菜”,“不成敬意,请多多包涵”等。但译成英语时,千万不能译成“There is not many dishes”,那样西方人会认为你主人待慢他、不热情,因此要按他们的习惯译成:I well prepared these dishes,hope you will like them. 再如:当西方人当面赞扬你You are so beautiful/great时,不能回答成“哪里哪里”或“一点也不”,而要谢谢人家的夸奖:You are so kind to say so/ Thank you.
  
  结束语
  
  除了以上所论的这些方面以外,由于信仰、价值观、社会环境等等的不同也产生了许多中西文化的脱节和差异。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不同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地理、宗教、习俗等环境里的独特创造,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此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播和交流文化。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译者所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而是文字所组成的语意。”钱钟书先生也说过:“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了。”因此对于在英汉文化中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文化脱节,在互译时要尽量了解并避免。
  
  参考文献:
  [1]陈达.英汉互译理论与与践.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2003.
  [2]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7-13.
  [3]徐江.轻松学习英汉互译.天津科技出版公司,2002.

推荐访问:脱节 英汉 互译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