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习方法的转变]

  一字一词总关情  身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就是学生写错别字,而且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读图”现象在学生中日益增多,这方面引发的问题也日渐严重。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因读音相同而造成错误、错别字占比重是比较大的。
  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转变课堂上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的传统习惯,更加重视帮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学习者。
  我在给学生听写“法”时,我让学生写“加法”。这时,便有学生问我:“老师,用那个‘加’?”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两个jia——“家”和“加”,还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于是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两个字的区分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归纳出这样的方法:虽然这两个字的读音都相同,但是他们的意思有着很大的区别。“家庭”的“家”的部首是宝盖头,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家,就要有一所房子。房子的顶部都是密封的,就像一个锅盖,所以用宝盖头。而“加法”的“加”的部首是力字旁,表示与力气有关系。我们可以把他理解成为无论是加快还是计算加法,从不同程度上来说都是用人的力气,所以“加法”的“加”要用力字旁的“加”。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没有了兴趣,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越画越糊涂,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纠正他们书写错误,不能只盯住那个字的结构,而是要透彻地了解字义,营造美好情境引领学生走近那些看似让人头疼的字,了解那些字背后的丰富人文内涵,字被我们救“活”了,学生的心也就“活”了。
  一诗一曲品其味
  诗的表达凝练、传神,如果学生能多读诗并领会语言艺术的妙处,阅读其他文字的品位也将有很大提高。
  苏教版五年级教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在正式学习时,我重视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和同学交流……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而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自主学习古诗不仅要理解,更要能够感悟诗情。我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课后思考题引路:诗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继续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杜甫那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的意境。
  整首诗学完了,在课堂练习检测中我也注意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一言一语显个性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阅读教学,学生被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在境中学,读中悟,情中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为学习和阅读的主人。
  老舍的《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奇丽的草原风光图。尤其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行文精妙流畅,比喻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内容自选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大家想读吗?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于是,学生开始自选佳句、自由品读。交流汇报时,有的同学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画叫人看了,就会想到春天田野里流动着的透明水气,很自然,很流畅,很轻盈。草原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只用绿色画成的中国画,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这些小丘渐渐地伸向远方,一直跟天连接起来。这种意境简直太美了。”还有的同学对“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一句,进行品评,他告诉大家,自己已经沉醉在其中了。并且闭着眼睛吟诵了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语言与文本、作者对话,尊重并激发学生进行独特性的思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理解,就一定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求同中达到变通,从变通中开拓新意。
  【作者单位:无锡市东林小学 江苏】

推荐访问:学习方法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