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市辛安泉水源地污染防治研究]长春市水源地污染

  饮用水水源地作为水源的载体,其安全与否对保障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自净能力差、污染容易形成痼疾的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在我国水源地主要应用于城市供水和农业两个方面,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技术水平与居民认识水平的局限性成了水源地安全保障的关键。
  一、辛安泉水源地区域概况
  辛安泉水源地位于潞城市东北方,是长治市、潞城市、武乡县、沁县、平顺县等周边县区的主要饮用水源,泉域内主要河流为浊漳河,属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
  辛安泉群以散泉和集中泉形式出露,分布在潞城市的西流、王曲、南流、湾里、辛安至北耽车,长约16km的浊漳河谷两岸的一、二级阶地和漫滩,呈带状出露。泉水出露标高自北而南643~600m。其中辛安村以上有林滩、西流、王曲、南流等泉组,统称王泉群组,标高643~615m(辛安村),泉群流量占总流量的86%。辛安村以下实会、安乐、东流、北耽车等泉组统称实会群组,标高615~600m,泉群流量占总流量的14%。
  多年来辛安泉泉域内岩溶水源地位多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水位降幅随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排泄区降幅最小,径流区较大,远离排泄区的泉域边缘补给区水位降幅最大,在排泄区平顺县王曲的观测孔水位十年前变化不大,只有在近十年水位才有明显下降。岩溶水源地水位多年来不断下降,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受区域降水量减少的影响,从20 世纪80年代以来,降雨量减少造成泉水流量减少,泉域岩溶水位下降。二是受人工开采量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采量逐年增大,至2004年开采量己达到了6453.46 万m3/a,即2.05m3/s。特别是在城市及工矿区集中开釆地段尤为明显,甚至局部出现了降落漏斗。
  二、水源地周围污染源
  经调查,辛安泉域周围驻有不同数量的居民,他们的生产生活直接对水源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村庄将人畜粪便直接堆放于距水体不足百米的距离,水面漂浮物清晰可见,污染状况不容乐观。从环境监测站收集到的数据来看,水源水质总体上符合地标饮用水质量标准,但出现逐年恶化的趋势。
  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居民生活污染及畜禽粪便污染
  由于水源地周围分布有十几个村庄,村民的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堆放于水源地附近,在经过雨水冲刷,这些垃圾就会随地表径流直接汇入辛安泉。
  2.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现代化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逐年增加,同时在雨水及地表径流的作用下,水源地周围农田中的化肥、农药被带入辛安泉中,导致水体中有机物浓度逐年提高。
  三、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辛安泉水源地污染现状,研究制定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方案已刻不容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1.采取措施,对水源地进行隔离防护,并在保护区边界半径48m处设置警示牌和提示标志。
  2.防治人畜垃圾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污染,首先要在辛安泉周围的村庄内,远离辛安泉的位置设置防渗防漏的垃圾收集转运点,要求村民将人畜垃圾堆放于指定垃圾收集转运点,定期将垃圾送至潞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其次辛安泉两侧可以设置截洪沟和疏导渠,截留和疏导由于农业面源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污染。
  四、水源地监测方案
  针对辛安泉水源地基础条件差、监控能力弱的现状,研究制定水质监控预警方案。主要包括:
  1.监测频次
  针对辛安泉水源地环境,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污染源的分布等,分别在上下游设置1~2个监测点,监测频次每年分别监测1~2次。
  2.监测项目
  主要包括:PH值、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锰、铁、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
  五、水源地环保宣传教育
  针对辛安泉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册等多种媒介,采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促进区内公众了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科学知识,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成社会参与、人人有责的全民行动。
  1.将饮用水水源地环保宣传教育纳入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之内,积极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宣教工作。
  2.将水源地保护宣教支出纳入其财政预算,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帮助前提下,积极筹措资金、责成专人负责组织实施。
  3.以各类环境纪念日、节庆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挂图、发放科普读物、开展文艺演出、组织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意义,教育公众自觉养成保护水源地良好习惯,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水源地的行动和饮用水源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4.深入农村开展面向大众的水源地环保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知识,开展农村环境保护技能培训活动。
  六、水源地环境管理
  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水源地风险管理等方面能力薄弱的问题,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1.明确水源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水源的权属单位应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对水源地的环境管理。
  2.建立饮用水水源地评估考核长效机制,提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管理对策。提出进一步完善水源地环境管理机制的建议,为饮用水水源地实施科学管理提供支撑。
  七、水源地污染应急措施
  水源地污染事故预警技术:通过建立水源地污染预警预报评价系统,构建水源地污染预警预报标准库。并建立水源地污染预报的信息发布系统,形成水源地污染综合信息社会化服务系统。从而实现水源地污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对水源地污染严重的区域及时预报,为合理防治水源地污染,及时保护水源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技术:包括水源地污染预警与应急技术框架和应急预案的建设,制定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应急技术措施与实施要点,发布应急条例,一旦发生水源地重大污染事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根据辛安泉水源地保护区特点及周边环境,应采取以下应急方案:
  1.针对水源地监控预警能力薄弱、缺乏水源保护应急措施的现状,建议各级饮用水源地管理机构尽快建立水质常规监测制度,在识别水源地风险源的基础上制定水源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为应对突发的水源安全事故,建议当地政府可将地下水作为备用应急供水水源。
  2.建立水源地污染防治的预警评价与信息系统;
  3.建立水源地突发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制定水源地污染应急技术措施与实施要点;
  4.制定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条例;
  5.建立应急实施的保障体系。
  水源地污染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水源地突发性事故或长期预警预报,为有效规避和应对污染事件提供决策支持。
  加强水源地污染应急保障工程体系建设。包括管理保障系统、技术保障系统、人力资源保障系统、资金和装备保障系统和通信保障系统,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技能。

推荐访问:潞城市 水源地 防治 污染